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3D時代,想帶孩子看一部普通動畫片卻變難了

  • 發佈時間:2014-08-17 03:31:03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劉曉瑩

  ■週末特別策劃

  怪獸大片《哥斯拉》拉開2014年暑期檔3D電影盛宴的序幕,給暑期裏的孩子們增添快樂的同時,也讓終日為工作繁忙的家長重拾童趣。

  隨著近年來電影技術的進步,3D電影、IMAX巨幕走進各地影院,為假期的觀影帶來更多選擇。但對家長來説,帶孩子看一部普通的動畫片卻變得難了。科技日報記者調查也發現,很多適合孩子看的題材的影片,在電影院裏只能看到3D版的。

  孩子進影院 往往“被3D”?

  很多家長擔心孩子觀看3D電影對視力造成影響,但還是選擇了3D電影,原因卻是因為“被3D”。

  以正在放映的暑期檔動畫片《馴龍高手2》為例,據時光網(mtime.com)提供的影訊,8月15日共有總計117家影院線上售票,記者統計,有2D放映資訊的僅有三家;該片當日在北京市五棵松地區一家影院共有16場次播放,全部為3D電影。當值班經理被問及為何沒有2D版本播映時,該負責人表示對此並不清楚。在北京市海澱區中關村的一家影院內,8歲孩子的母親陳女士告訴記者:“我感覺這裡的影片孩子能看的有三部,可部部都是3D的。”

  對此,科技日報記者隨機走訪了幾家影院,位於中國人民大學附近的一家影院負責人向記者介紹,目前在映的電影裏沒有動畫片,因為恰逢中國傳統佳節七夕節,排在熱門時段的幾部影片多以愛情片為主,其他影片中又有暴力情節,相對較適合大一點孩子觀看的只有動漫電影《龍之谷》。

  但這位負責人同時表示,這部動漫電影我們也只有3D版本。當被問及為何沒有2D版本時,這位負責人説:“安排3D電影還是2D電影通常是根據市場來定的,從我們以往的市場情況來看3D更加受歡迎,因此即使一部電影既有2D版本又有3D版本,我們也會先將3D排在熱門時段。”

  位於中關村的一家大型連鎖影院的值班經理告訴記者,除了市場的因素外,“很多電影的片源本身也決定了它只有3D版本,一些國外影片比如電影《諸神之戰》等,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此部電影只引進3D版本,甚至一些電影就只拍了3D版的。”他説。

  科技日報記者後又以家長身份致電知名影星旗下的一家連鎖影院,客服表示:“近期播放的電影即使是動畫片也都是3D版本的。”

  看完3D不舒服是有科學根據的

  事實上,孩子觀看3D電影造成眼部不適並非空穴來風。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視覺健康與安全防護實驗室主任蔡建奇表示,“人體正常視覺成像是兩隻眼睛分別看到的‘虛像’通過視覺神經融合在大腦中呈現出實像,而3D是兩個實像的擬合,這不僅使視覺疲勞度累計增加,還會造成額外的腦力負荷”。

  據他介紹,客觀測量人眼視覺健康舒適度(視覺疲勞累積)的方法是通過測量基礎屈光、睫狀肌調節與集合比(AC/A)、視覺光學傳遞函數,像差以及肌顫頻率等指標來實現的。基於這些量化指標,他們將視覺疲勞累計(基於眼軸及角膜屈光變化的客觀視覺健康舒適評價指標,以下簡稱MAR值)分級為1—5,數值越高,疲勞累計越大。

  “以觀看一部時長為1.5小時的電影為例,如果觀看的是2D電影,成人的MAR平均值是2.1左右;而如果觀看的是較好片源的3D電影,會産生10%—20%的影響,結果在2.3至2.5之間;如果片源比較差這一影響就會更高。”蔡建奇説。

  除了片源的影響外,他表示,3D眼鏡的品質也直接影響著視覺的疲勞累計。“我們做過相關的對照試驗,如果看較差片源的影片、使用較差品質的3D眼鏡,這些因素的累計會使MAR值達到3—3.5。”

  “一旦MAR值超過3.5,就超過了人眼的耐受範圍。”蔡建奇表示,“大腦前額存在一個思維反應區,後頭是視覺反應區,我們經過測試發現,較差片源的3D電影配戴較差品質的3D眼鏡,不僅會使測試者出現大量眼部不適的症狀,部分人群後頭區也會痛,整個神經反應區都會感覺到難受。這就是很多人看完一些3D電影感到頭暈、不舒服的原因。”

  孩子看3D 會不會誘發近視?

  帶孩子前往北京市五棵松地區的一家影院觀看《神筆馬良》的張女士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關於3D電影對兒童視力的影響,她特意查閱過相關資料:“網上有新聞報道説7歲以下兒童不宜看3D電影,會誘發近視,有的卻説是10歲,不知道哪個是準確的。”

  對此,蔡建奇表示,近視只是屈光不正的一種形式,同時還存在遠視、散光等。其成因有先天遺傳、後天的生活習慣、用眼習慣,還有環境光的影響和刺激以及睫狀肌的調節過度等。“小孩子看3D會不會産生影響,首先視覺疲勞累計一定會增加。另外,一些劣質3D影片不僅拍攝過程中存在問題,後期製作還有‘丟幀’現象出現,且畫面時常在2D和3D之間頻繁轉換,這就更易造成睫狀肌的調節過度,無論是對成人還是兒童,這樣的過調都可能産生不好的影響。”

  “至於多大看才不會産生影響,這些問題都還有待進一步的跟蹤實驗研究。”對於家長的擔心,他坦言:“由於兒童這一特殊群體,我們很難展開此類影響的對照組試驗,因此尚無實驗數據能夠證明3D電影對兒童視力産生的影響就一定比對成人的影響大。”

  “視覺發育的成熟期一般在16歲左右,尚處於眼球發育階段的青少年如果眼睛過度疲勞、睫狀肌調節過度,誘發近視的可能性就會增加,但也不是説肯定會産生近視。”蔡建奇説。

  儘管目前還沒有確切的實驗數據證明觀看3D電影會誘發兒童屈光不正,蔡建奇還是建議家長在帶孩子觀看3D電影前閱讀相關影評,做一個基本的判斷,挑選製作精良的3D影片。“比如,除非一些大成本製作,通常2D轉3D就沒有純3D效果好。”他説,“家長還可以為孩子準備一副專用的兒童3D眼鏡。因為目前大多數影院並未專門提供兒童適用的3D眼鏡,鏡框尺寸、眼鏡重量都不適合孩子。有時影院沒有及時為3D眼鏡進行消毒,眼鏡貼得太近難免會産生睫毛和角膜的接觸,造成衛生隱患。”

  (科技日報北京8月16日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