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帳篷搭到哪,飲用水就通到哪

  • 發佈時間:2014-08-15 05:59:31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魯甸地震發生後,災區水利設施損毀嚴重,群眾的飲水出現問題。冒著頻發的余震、滾落的山石,水務職工尋找新水源、鋪設管道、保障水質,帳篷搭到哪,飲用水就通到哪。

  8月13日,《經濟日報》記者在震中龍頭山鎮看到,供水保障讓災區生活逐漸走向正常。部隊的供水洗浴車、被服洗浴服務等受到歡迎,當地群眾與一些部隊官兵在震後第一次洗衣服。

  住在龍泉社區騾馬口居民安置點裏的村民尹天欣正與姐妹們一起洗菜。地震後,大家自發組織起來當志願者做飯。“震後我們沒有斷水,但開始比較渾濁。這幾天好了,水很清澈。這個管子是前天接好的,用著很方便。”尹天欣説。

  “縣疾控中心已對水質進行檢測,目前水質達到飲用水標準,水是安全的。”魯甸縣水務局水務管理站副站長羅玉告訴記者,地震發生後,縣水務局局長周明卉組織全體員工分成8個組,了解災情並分赴龍頭山鎮等重災區應急搶修。至8月12日,縣水務局基本完成了魯甸集中安置點的供水工作,搶修及安裝管道435公里,完成89處集中安置點供水,最大限度保障群眾生活用水。

  “現在條件好多了。最困難的時候,職工在頻繁的余震中,扛著管子、背著工具,徒步進入重災區。頭三天,餓了只能啃乾糧,後來能吃到熱飯菜了。大雨造成一些地方道路垮塌,去一些距離遠的村鎮,早上走,半夜才能回來。”羅玉説,目前,通往八寶、西屏、銀屏、龍井4個村的公路又損毀了,需要徒步進去。

  在通往一處集中安置點的路上,一根被卡車壓壞的水管正在漏水。魯甸縣水務管理站技師卯時美一時沒找到膠條,就用塑膠袋把漏點纏好。他和羅玉都有個習慣:看到有水管沒關好,第一個動作就是擰緊它。“幹這行,見不得浪費水,要不心疼!”

  隨著居民安置點不斷增加,供水任務也在加重。由於地震造成原來的水源乾枯,只能尋找更遠的水源。“應急供水就要分秒必爭,時間短、任務重、涉及面廣、責任重大。”55歲的卯時美説,“幹我們這行的,不管職務高低、年齡大小,都經常下鄉進村。這些天,水務局的職工可謂‘全民皆兵’。”

  魯甸縣山區面積佔到94%,平時供水的難度就不小,受災後困難更多。下午快4點了,他們與記者匆匆揮別,“我們要趕往銀屏村通水,今晚要加班,估計趕回來得明天淩晨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