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銀行業轉型“跨”出三步
- 發佈時間:2014-08-15 03:32:59 來源:解放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楊群 實習生 蘇煜雅
利率市場化加快,金融“脫媒”程度加深,商業銀行傳統業務面臨挑戰……上海銀行業究竟如何創新,轉型“轉”向哪?上海銀監局發佈最新《上海銀行業創新報告》提到,支援上海銀行業“跨境、跨業、跨界”。上海銀監局指出,隨實體經濟而變,隨新興金融而升,隨民眾需求而動,是上海銀行業創新的基調。
據悉,去年上海銀行業創新成果有769項,其中在國內有一定影響的有240項,主要集中在三個領域:支援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31項,改善民生和參與金融市場各有34項。另外,支援上海自貿區建設的銀行業創新成果有29個。
跨境:自貿區配置海內外資源
上海作為海內外資源配置中心的優勢將長期存在。一批重要的市場平臺如上海證券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上海聯合産權交易所和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等,已經將海內外的經濟金融要素和上海緊密聯繫在了一起。上海自貿區建設將加大這一優勢,“溢出效應”將更加明顯。
橫跨境內外兩個市場,配置海內外資源,這種區位優勢不可替代,是上海銀行業創新的良好平臺,是未來“跨境”創新的基礎。
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建設銀行上海市分行和浦發銀行上海分行已首批開展自貿區跨境人民幣雙向資金池業務,實現在自貿區政策允許下的人民幣資金跨境自由歸集下撥。匯豐銀行協助自貿區內企業開展跨境人民幣經常項目集中收付業務。這些業務有效促進企業提高全球資金使用效率,擴大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
跨業:不同金融業態競爭合作
上海銀監局指出,上海銀行業發展與金融市場相關的業務,是未來重要方向。
銀行業機構集聚,包括資金交易中心、私人理財中心、票據中心、貴金屬交易中心、小企業融資中心、銀行卡中心等功能性機構在上海的優勢,有利於上海銀行業形成專業化、集約化和系統化的創新環境,通過更多産品開發和設計,提供高附加值服務。上海還有數量眾多的PE、VC、産業基金等新金融業態,不同金融系統之間的競爭與合作,是未來“跨業”創新的基礎。
這樣的探索已陸續展開。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著力發展金融要素市場代理結算特色業務,為9家合作銀行在中證登、中金所、金交所、上期所開展代理資金清算業務。中國銀行上海市分行推出“銀期轉賬夜盤功能創新”,配合上海期貨交易所夜間連續交易制度的推出,在原有的銀期轉賬系統中新增夜間21時至淩晨2時30分的即時轉賬功能。
跨界:大數據和移動金融變革
資訊科技與資訊經濟將長期影響金融創新,使商業銀行有更多“跨界”創新的機會。
全國銀行業眾多數據中心都設在上海,上海擁有全國領先的科研實力。科技發展將帶來大量的支付、結算等領域的金融創新,併為科技金融的商業模式創新提供更好的機會。浦發銀行上海分行與中國移動上海公司共同推出我國首張基於SIM卡的手機支付銀行卡。招商銀行、交通銀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等微信銀行紛紛上線。
另外,網際網路發展促使銀行業在業務處理電子化、自助服務渠道創新和發展等領域謀求新的變革:以“大數據”分析為基礎,建立客戶模型和精準行銷的全流程管理,有針對性地對客戶提供更簡單與便捷的金融産品和服務; 以移動金融為手段,建立開放的移動金融門戶,拓展移動支付方式,將銀行網點移動到客戶身邊。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