馳援北方最大淡水湖!——記我國首次主汛期生態應急調水
- 發佈時間:2014-08-14 17:19:06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8月14日電(記者于文靜)水波盈盈,蓮葉田田,白鷺在水草間飛翔。位於山東省微山縣境內的北方最大淡水湖——南四湖,歷經一場生態危機,在乾渴了一個多月之後,終於開始恢復生機。截至8月14日,水位已回升至最低生態水位31.05米以上,這得益於我國首次在主汛期實施的生態應急調水。
蘇魯協作 遠水解近渴
一個多月前,乾旱侵襲了由微山湖、南陽湖、獨山湖和昭陽湖四個相連湖泊組成的南四湖,湖區蓄水不足歷年同期的2成,水位降至2003年以來最低,湖底裸露,水質惡化,魚蝦死亡,鳥類棲息地減少。雖然緊急調引黃河水,但仍難解南四湖水位急劇下降的問題。
8月1日,國家防總決定從5日起,從長江通過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向南四湖實施生態應急調水,歷時20天,入湖水量達到8000萬立方米,抬升下級湖水位(南四湖被二級壩自南向北分為下級湖、上級湖)至最低生態水位。一場主汛期生態大調水行動拉開序幕。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副巡視員徐英三介紹,水從長江到南四湖,一路要經過9級泵站提升“攀爬”35米,長途奔波404公里,需要十多天才能到達。關鍵時刻,江蘇省決定從境內距南四湖最近的駱馬湖向上翻水,同時,從長江抽水北上接續駱馬湖。
“當時蘇北也有旱情,1600萬畝水稻種植需要水,而且駱馬湖水位也很低,低於規劃調水的水位,但我們還是決定從駱馬湖先調,同時壓減境內沿線用水,自己省一點,也要確保生態大局。”江蘇省水利廳副廳長陶長生説。
監測顯示,從調水以來,累計入湖水量達到2540萬立方米,加上兩場小雨滋潤,南四湖水位回升,湖面逐漸擴大,鳥類開始回歸。
“這次調水是跨區域建立生態補償機制的一次有益嘗試。”徐英三説,經蘇魯兩省協商,調入山東境內的水價按照入湖水量每立方米0.38元結算,其餘費用由江蘇承擔,體現了兩省顧全大局、團結協作的精神。
?百姓盼水 民生亟待紓水困
史業明是微山縣昭陽辦事處愛湖村的養魚大戶。因為南四湖大旱,他養的18個網箱魚全部死亡,損失10多萬元。“我養的是漁管委規定的白鰱、花鰱,不用投飼料,對水質好。”他説。
據統計,山東省湖區受到嚴重影響魚塘面積達55萬畝,漁業損失約30億元。同時,航運嚴重受阻,大量船舶擱淺或停航。
村民史煙才和媳婦的“家”,在微山湖裏的一條小木船上,平日靠捕魚為生,每天能收入七八十元錢,但最近無魚可捕,他心裏很著急。
微山縣防辦主任魯福安告訴記者,自生態調水以來,下級湖水位上升了20多公分,距離正常時水位還差1米多,後期依靠調水,湖面恢復還是有希望的。
“微山湖幹不起,我們就盼著這水能快點漲起來,到時再補養一些魚和大青蝦。”漁民們説。
長途馳援 汛期調水有多難
烈日當頭,在13級提水的最後一級——藺家壩泵站,淮河水利委員會的工作人員正在應急車上對取樣水進行水質監測,結果顯示達到了飲用水源地二級保護區標準的三類水質。應急車外,水文監測人員正利用走航式流速儀監測流量。
400多公里之外,在生態調水源頭——江蘇省江都水利樞紐,32台水泵機組滿負荷運作,24小時不間斷地抽取長江水北送。在調水沿線的宿遷閘、皂河站等各泵站,監測、檢修、調度等人員24小時待命,全力以赴確保調水。
“這是首次在主汛期進行大規模調水,還是有風險的。逐級提上來的水,如果遇到當地下雨發洪水,既加劇防洪壓力,也可能造成浪費。”江蘇省防辦常務副主任陸一忠指出,由於天熱蒸發量大,調水效果難保證,多部門、多層級的統籌調度,也增加了調水的複雜性。
根據國家防總組織制定的南四湖生態應急調水方案,淮河防總負責統一調度入下級湖水量計量和水質監測;江蘇省負責藺家壩泵站以南的調水、輸水和水質監測;山東省負責收水管水;南水北調東線總公司協助做好應急調水。
“回顧這次調水決策過程,前後不到一個星期,時間之短、決策之快,是我國處置生態危機事件中少有的。”徐英三説,這是一次團結治水應對生態危機的範例,接下來將抓好調水各環節,確保南四湖重現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