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21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繪畫是心靈的閃電

  • 發佈時間:2014-08-14 08:53:46  來源:遼寧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吳 限

  2013年10月30日 ,“丹青世界行·張玉茂法國盧浮宮藝術大展”在法國巴黎盧浮宮卡魯塞爾廳隆重舉行,畫展強烈地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人們的眼球,張玉茂以他漫漶的水墨丹青向歐洲美術界詮釋了中國繪畫的美妙之境。

  同年11月,從法國載譽歸來的張玉茂老師送我新出版的《法國盧浮宮藝術大展》畫冊。打開畫集,老實説我沒見過這種山水。沒有具體、實在和確切的形象,不拘傳統的勾皴點染,不照搬古今熟悉的面孔,然而卻令我感受到大山在陽光照耀下的炫目,背陰時的雄峻又冷峻;還有捉摸不定的煙雲,空曠無聲的溪谷。站在危崖上靜如處子的小樹們,以及不知為什麼歡騰起來的群鳥……然而這一切卻不是刻畫出來、描述出來、營造出來、表現出來的。看吧,大片大片洇開的色漬,闊筆揮灑出酣暢的水墨,狀似隨意搓染的肌理,以及任由飽含水分的墨彩在宣紙上自由自在地千變萬化。於是,種種靈動的山水情境就這樣在他奇妙的筆下“化生”出來。在他的筆下,大野蒼茫之境,長白雪月之境,秋山沉醉之境,春山曉霧之境,蘆花霜晨之境,梨花春雨之境,都意味深長,動人情思。他帶給我的震撼力、幻化力,宛若我讀東坡、稼軒的詞,搶鐵板,唱“大江東去”;撥銅琶,吟“千古江山”,心潮激越,豪情滿懷。

  這是什麼山水?宋元?文人畫?大寫意?還是西方舶來的抽象畫?傳統的中國畫是具象的,現代西方繪畫是抽象的。張玉茂的山水既非具象,亦非抽象。那是什麼?別忘了中國人還有一個概念叫做“意象”。 “意”是中國文化的特産。比如意境。西方繪畫只有境界——即“空間的境象”,沒有意境一説。但中國畫特別是山水畫最講究意境,甚至把它作為評判一幅畫高下的標準。中國人所謂意境,是將意,即意念、意味、詩意、情懷、滋味等融入“空間的境象”裏,這樣它就不再僅僅是視覺而是內心的了。同樣,繪畫中的形象在中國也有這樣更深的一層,便是意象。然而中國人這種意象既非純抽象,也不否定具象,而是在形象和抽象之間;為了使“意”更自由更充分地表達,它不以刻畫與描述為能事,不受具象制約,不讓視象限定想像。

  在清初四僧的山水、禪畫以及潑墨寫意中,從米家父子的雨點皴到黃賓虹的積墨裏,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種意象,但多為局部,張玉茂的山水卻是全部的徹頭徹尾的意象。在張玉茂的作品中,八大的豪放、石濤的野逸、石谷的蒼潤、黃賓虹的渾厚、傅抱石的瀟灑、潘天壽的霸氣、林風眠的幽冥,似乎都交匯在他濃重又燦爛、具象又抽象的筆墨情境之間,形成意蘊深遠、悲壯蒼涼、慷慨激情、孤高不屈的個人風格和個人氣魄。從這個意義上説,張玉茂的形象觀,不是西方的抽象,而是中華文化的意象,他的山水便是具有中國氣質,同時又富於現代精神的山水。

  靜觀張玉茂畫作,無論濃墨重彩,還是花卉山水,往往都有一種混沌、朦朧又野逸的氣氛,在冷靜的光影中,仿佛整個天地風景,都融解成一片自然流動、雄奇詭異的世界。這種動中有靜、靜中帶動、生生不息的藝術效果,就是中國歷代水墨畫家追求的最高美感標準——氣韻生動。在這片蔚鬱壯觀的藝術世界裏,我們可以感受到狂恣的動勢,放眼卻又儘是深邃幽冥的寧靜,動靜之間,儘是天籟,神秘飄逸、氣勢磅薄。這種藝術境界,已逾越了寫境層次,進入造境意識,蒼茫大地、風吹草動,處處都是自然與心靈並生、物我為一的特殊藝術空間。

  近代畫家中,最善於用墨的是黃賓虹和李可染。他們以獨到的點墨法和積墨法,達到了黑中透亮、雄渾而醇厚的效果。張玉茂則善於以大塊積染,形成多層次的流動墨塊,在枯濕濃淡之間,營造出光影變幻、渾厚氰氯、深邃幽冥、莽莽蒼蒼的多重氣勢之風貌。他不拘成法,獨創出濕畫法,把潑墨、焦墨、濕墨、漬墨等法全部施展出來,他或先在紙上勾皴,待佈置出山石、草樹、瀑布等的位置後,再因其位置而拓印、潑墨、潑彩,在這一過程中,色墨任其流淌、衝撞、滲透,在此基礎上,任意發揮,隨意賦形;或在開始時就用淋漓的水墨鋪陳出物象的效果,使山體厚重如鑄鐵,而留白處則顯雲煙飄渺,層層疊疊,深邃杳然,使整幅畫面墨色淋漓,濃淡相宜,神秘幽深,産生出一種蠻荒原始、莫測遙遠、煙雲浮動的美妙境界。張玉茂認為對一個藝術家來説,心靈的領悟、氣質、個性和天性的東西,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張玉茂反對畫界的技術化傾向,認為技術只能産生一種新的視覺效果、技術效果或肌理效果,卻産生不了個性。個性只能從畫家的身上找,找兩個東西:一是自己的個性,或豪放、或豁達、或溫婉、或傷感;二是自然的個性。張玉茂很少畫江南山水,因為那不能解放他的個性。只有長河大川,蒼茫大海和煙雲飄動的崇山峻嶺,才能抒發他的情懷。張玉茂有一個率真的、野性的、雄性的靈魂,他悟到了藝術的本原,藝術就是個性,就是展現自己的心靈。

  近百年來,中國畫總是在筆墨問題上糾纏不休,實際上,比筆墨更重要的是水的運用。張玉茂突破了這個弱項。大量用水,讓人能感覺到他的畫中有空氣感、空間感。古往今來的大畫家,從隋代展子虔的《遊春圖》、五代董源的《寒林重汀圖》、元代黃公望的《水閣清幽圖》、清代石濤的《淮揚潔秋圖》,到近現代李可染等國畫大師,其繪畫都有輪廓,最常用的技法便是勾、皴、點、染,這種傳統技法往往使畫面變得凝固、具象、有人為氣,缺少自然性。而張玉茂則消滅了輪廓,將山水間的層次、虛實關係隱藏在水墨中。這樣,他的繪畫便充滿了生機和變化,沒有了人工斧鑿的痕跡,一任天然,充分發揮了水墨的審美功能。在他這裡,“墨分五色”還不夠,還運用大量水分,分出濃、淡、幹、濕;水又利用宣紙的特性形成煙雲般變幻莫測的效果,一方面使筆墨充滿豐富自然的變化,另一方面,充滿大自然可呼吸的生命感。使我們在他漫漶的筆觸間領悟了山水畫的“彼岸”之美。

  近期張玉茂在山水畫的基礎上,又嘗試 “放虎歸山”,創作了一批令人耳目一新的畫作,深受藏家喜愛。他把虎置於他創造的特定情調氛圍中,使虎與境化,相得益彰,增添了無盡的藝術感染力。

  張玉茂是個踏踏實實的畫畫人,很少參加展覽和應酬,他傾聽自己內心的需要,有了需要他才去畫畫。作為當代探索中國畫語言創新與拓進的佼佼者,張玉茂的市場認可度越來越高,其作品受到了許多藏家的青睞,在剛剛結束的2014年北京東正和東聯盛世寶春拍上,他的兩幅作品 《雙雄踏春圖》、《花溪泉聲》分別拍出98.9萬元和97.75萬元的佳績。對此,張玉茂卻不以為然,他幽默地説,“鷹有時會飛得像雞一樣低,但是雞永遠不可能飛得比鷹高。人是為了看見自己的內心才畫畫的,繪畫對我而言有時是心靈的閃電,隨時隨地都可能發生,只要有了繪畫的衝動,我必須馬上就畫,決不等待,決不遏制。”他從來不關心他的畫能賣多少錢,他認為那是投資者的事,他一心一意,只畫自己喜歡的。他心態平和、清醒。不鑽營、不賣弄、不張揚,很簡單。為此,他活得從容、恬淡、寧靜。

  中國的藝術是一條高遠、超逸的心性之路。走在這條路上,我們會遇見沈周、文徵明、唐寅和仇英等先哲。張玉茂時刻在心靈深處與這些先哲們對話,不斷獲得教誨。年復一年,他的筆墨隨心境一同提升、提純,成就了他今天飄逸、深邃、渾厚的作品面貌。站在這樣的作品面前,我們不會過分地激動,更不會悲喜交集,但作品的那份詩意與澄遠會長久地印在我們的腦海裏、留在我們的心底。

  當生活的印記被時光之水淹沒的時候,露出來的一定是藝術的山峰。希望五百年後的人們也能談起張玉茂,就像我們今天談起沈周、文徵明、唐寅和仇英……

  ■藝術家簡介

  張玉茂

  字酣實,1949年生於遼寧省遼陽縣,當代著名畫家,瀋陽市文史研究館特聘研究員,南京書畫院特聘畫家。

  張玉茂自幼習畫,後經明賢指導,臨習古人名作,苦研傳統。上世紀80年代初師從著名畫家宋雨桂先生。幾十年來,他對中國畫的特殊技法進行了不懈的探索與實踐,融匯中西,其藝術創作能夠將傳統、生活與特殊繪畫藝術語言巧妙和諧地展現在畫面中,其作品因此呈現出豐富的效果和奇特的詩話意境,而這些正是張玉茂想通過多種工具的使用來達到他對中國畫新的語言組合的實現。他是當代探索中國畫語言創新與拓進的畫家中的佼佼者。

  其作品曾參加全國首屆山水畫展、第八屆全國美展等大展並多次獲獎。曾于遼寧美術館、何香凝美術館、新加坡中華總商會舉辦個展。作品被何香凝美術館、遼寧美術館、遼寧省博物館等藝術機構收藏。日本、新加坡、美國,中國香港、中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收藏家亦收藏了他的大量作品。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作品經常參加中國嘉德、翰海、榮寶、深圳等地區拍賣行的拍賣。出版有《張玉茂畫集》、《張玉茂國畫作品》、《張玉茂國畫精粹》、《張玉茂法國盧浮宮藝術大展畫冊》等畫冊。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