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探索破解經濟金融“兩張皮”難題

  • 發佈時間:2014-08-14 05:53:26  來源:甘肅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探索破解經濟金融“兩張皮”難題——訪中央金融機構挂職幹部茍雅妮

  本報記者 楊世智

  在中國農業銀行甘肅省分行工作的茍雅妮,現挂職擔任華亭縣副縣長。在近兩年的挂職工作中,她真切地感受到:縣域金融工作的重點在於促進經濟與金融有效融合,努力為經濟發展提供金融保障。

  之所以有如此強烈的感受,是因為她看到了“煤”在華亭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壓倒性強勢,導致經濟與金融“兩張皮”現象,形成“你幹你的,我幹我的”尷尬局面。

  一方面,全縣存貸款業務集中度高得“晃眼”,對煤電企業(項目)、對財政依賴性強,對縣域經濟服務的廣泛性不夠,金融運作不平衡的問題突出。全縣75億元存款總額中,煤電企業、財政性存款佔比達43%;46億元的貸款總額中,6戶大企業貸款34億元,32戶中小企業貸款不足2億元;金融機構71%的營業網點、77%的自助機具在城裏,93%的收入來自存貸款利差和上存資金利息。因此,對於金融機構來説,只要“盯”著煤和財政,其他領域無關緊要。

  另一方面,全縣“一煤獨大、一工獨強”,各種金融資源都主動往上“靠”。2012年底煤電收入佔到全縣財稅收入的89%,煤電、煤化工項目總投資佔全縣項目總投資的85%,煤礦、電廠實現的增加值佔全縣GDP的比重為69%,縣域小微企業90%以上唯“煤”生存。因此,在這種“強勢”經濟之下形成的思維慣性是,只要有“煤”,便可以不知融資、不靠融資、不願融資、不懂融資。

  但在這兩種現象的背後,卻是全縣産業結構的極度不平衡,三次産業佔比結構為6:81:13,強者更強,弱者更弱,更談不上第三産業與一、二産業之間的互動促進。茍雅妮經過調研和思考後認為,全縣經濟發展在缺少資金拉動的背後,是缺金融基礎、缺金融機制、缺金融人才。她的主要任務就是搭平臺、建機制、抓推進,打好基礎,跑好第一棒,為後來者做些鋪墊,拓展一些發展空間。

  一年多來,她的目標逐步實現。華亭縣先後成立金融工作辦公室、匯金融資擔保公司,在110個金融服務空白行政村建成109個惠農服務點,組建成立小貸公司2家,向省股權交易中心推薦22戶企業接受掛牌託管;通過與國家開發銀行等外埠銀行的銜接溝通,國開行將華亭列為城鎮化建設試點縣,2013年申請土地儲備項目貸款授信8000萬元,2014年已申報棚戶區改造項目意向授信10億元;選派兩批共28名經濟綜合部門幹部到商業銀行挂職。

  同時,華亭縣先後制定出臺《縣長金融獎獎勵辦法》《華亭縣財政性資金統籌存放與金融機構貸款實施掛鉤的指導意見》,以獎勵和財政性存款“撬動”信貸資金向縣上薄弱環節投放;制定《華亭縣銀行業金融機構支援招商引資工作指導意見》《華亭縣銀行業金融機構支援縣域經濟發展指導意見》等文件,促使金融機構提前介入項目(企業),全程跟進服務;建立了金融工作聯絡員制度,暢通銀政企資訊;探索農村“三權”抵押,破解農戶抵押難的問題;探索建立農業貸款擔保基金、風險保證金,建立貸款風險化解渠道。

  此外,華亭縣還建立了金融機構支援縣上50萬元以上重點建設項目庫,定期召開銀政企項目對接會。2013年先後召開銀企對接會3次,為72戶企業銜接意向貸款6.47億元,落實貸款4.87億元。今年對接1次,為23戶企業銜接意向貸款1.7億元,落實貸款7750萬元。對重點項目(企業),華亭縣則採取“面對面”“點對面”“面對點”和“到市赴省”等對接方式,協調銀企對接銜接,目前已落實貸款2.8億元。為了引導鼓勵金融創新,華亭縣一方面組織有關金融機構和部門赴張掖、武威學習,啟動發放草食畜牧業貸款;另一方面則創造條件,支援幫助銀行推廣“助貸寶”“保理”“多戶聯保”等産品,促進小微企業貸款。

  基礎牢,全局興。如今的華亭,學金融、用金融的氛圍日益濃厚,金融業與經濟互動促進的作用明顯增強。華亭縣去年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達到了82.66億元,今年6月底這一數字又增長為92.85億元;去年華亭縣各項貸款餘額達到了53.88億元,今年6月底達到了57.55億元。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