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創優 把握未來
- 發佈時間:2014-08-13 20:30:40 來源:國際商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盛夏高溫中,記者深入江蘇五個市縣走訪了八家不同類型民營企業,從企業半年“成績單”和應對策略中感受人們對未來的信心,觀察經濟增長新走向。
既有穩定效益又有增長空間
靠強化優勢不斷創新,不少企業成為既有穩定效益又有新增長空間的“雙有企業”,實現了既長“骨頭”又長“肉”的良好發展。
擁有全國母線第一品牌“威騰母線”的有能集團,上半年實現了15%的産值增長,但他們沒有滿足。集團副總裁陳啟華説,他們向技術創新要增長空間,加大開關櫃、母線等領域研發,獲得了100多項專利,掌握了世界領先技術,現在可以與通用電氣相互貼牌生産。
午休時間,惠爾信公司鑄造部負責人溫珍瀛推開車間大門,揮舞著沾滿機油與汗水的雙手向記者講述。上半年公司新建了2.6萬平方米廠房主攻機械加工和鑄造。經過技術升級,他們把鑄1噸鐵的耗電量從700度減到600度。大鑄件有成本優勢,上百噸的巨型鑄件將成為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
一片繁忙的廠房裏,“85後”的大力神鋁業運營總監曹曠正帶領工人調試設備。他説,當年20億美元都買不到的加拿大設備,公司在金融危機後花2500萬美元買了回來。“這個投資20億元的項目有望與國際鋁業巨頭一比高下。”
市場“優等生”因“優”而生
經濟向下時,業績向上的是企業中的“優等生”。但在企業家眼中“優等生”正從一個肯定成績的頭銜,變成一種動態發展的理念——沒有優質産品服務就無法生存。
上半年造船業又陷入低迷,但在揚子鑫福造船公司,35攝氏度高溫裏繁忙的生産場景,讓人感受到工期的緊迫。千噸龍門吊下,副總經理王榮海指著船塢裏3艘在建的萬箱巨輪説,公司的訂單已排到2017年上半年。造船業走出低谷還要兩三年,許多中小企業將被淘汰,鑫福這樣的大企業要靠品質和技術才能拿穩訂單,明年公司還將擴招3000多人。“容易被複製的不做,做不到中國第一的不做,沒有信心贏得世界同行尊重的不做。”這“三不做”已成為丹陽僅一公司的標簽,有人不理解設計製造包裝流水線的企業,為何要如此精益求精?公司總裁吳立平認為,這是僅一生存的基礎。憑藉這種執著,這家300多人的小企業連續15年實現銷售額35%的增長,年産值已達4億多元。
位於江陰的海瀾集團提出,到2016年成為營收資産均超千億的企業。複雜形勢下,不少人認為這是誇海口,但集團總裁周建平卻説這是海瀾的真實目標。
一季度僅海瀾之家營業收入就同比增長53%。在延伸製衣業的基礎上,海瀾通過外包和加盟,把傳統製造業做成了集銷售、服務、零售為一體的現代服務業。
“這是彎道超車的好時機”
即便是仍在下滑的行業,企業家也要表現出信心,認為應以創業的專注敏感地把握市場的走勢。
受造船業低迷拖累,發動機生産企業安泰動力幾年來仍未扭虧,但公司董事長陳國崇卻把從房地産項目上賺來的10多億元資金,全投在了船舶發動機上,他看好實體經濟的前景。上半年80%的訂單在20%的優秀企業裏,行業正迎來結構性復蘇,他認為“這是企業彎道超車的好時機”。“未來有轉動設備的地方,都離不開我們。”20年專注于監測設備研發的東華測試技術公司,雖然産值只有1億多元,下半年卻在謀劃一盤大棋。公司董事長劉士鋼説,他們在建設遠端診斷設備運作情況的工業物聯網,有望帶來産值的快速增長。
採訪中,一些企業家表示,真正有潛力的企業對政策的依賴度越來越低,良好的市場環境是企業的生存要素。只要政府和企業各司其職,未來經濟增長仍有新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