鋅業股份大跌曝深交所規則漏洞 大宗交易存貓膩
- 發佈時間:2014-08-13 13:4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停牌逾一年的鋅業股份(000751)恢復上市當日即大漲148.97%,讓不少投資者賺得盆滿缽溢。然而,他們用一年多的持股時間換來的收益翻倍,卻被一些營業部通過大宗交易平臺在一兩個交易日內完成了。同時,這些營業部的套利行為還讓鋅業股份的股價連續大跌,嚴重損害了其他投資者的利益。然而,根據現有的深交所交易規則,這些做法竟然都是合法合規的。部分業內人士表示,鋅業股份大宗交易暴露出的是深交所交易規則的不完善。
捉摸不透的5折甩貨
因2010-2012年連續三年虧損而被要求停牌並實施破産重整的鋅業股份終於在8月6日重新回歸A股市場。根據相關規則,鋅業股份恢復上市的首日股價沒有漲跌幅限制。
受近期鋅等有色金屬價格大幅上漲等因素的綜合影響,停牌前股價僅3.88元/股的鋅業股份在恢復上市首日竟以8.03元/股開盤,漲幅達到了106.96%。開盤後,公司股價更是一路上漲,兩次觸及臨時限制而被暫停交易,最終收于9.66元/股,較3.88元/股的開盤價上漲了148.97%。公司股票全天共成交23.6億元,換手率達20.02%。
然而,在市場為之瘋狂的同時,深交所盤後一系列折價率近乎50%的大宗交易資訊卻讓投資者頗感疑惑。
交易資訊顯示,鋅業股份當日共有六筆大宗交易成交記錄,合計成交1.14億股,成交金額達5億元,均採用協議交易方式。更為驚訝的是,六筆交易的平均價格只有4.08元/股,分別為當日開盤價以及收盤價的51%和42%,其中,最低的一筆成交價格僅為3.5元/股,甚至低於公司停牌之前的價格。
具體來看,賣方營業部共包括三家,分別是信達證券葫蘆島連山大街、中國中投登封少林大道和中國銀河濟南經七路營業部,其中信達葫蘆島連山大街營業部以4元/股的價格累計賣出四筆,共計5134萬股,接盤方分別為財富證券長沙韶山北路以6000萬元買入1500萬股,中信證券武漢徐東大街以6000萬元買入1500萬股,廣州證券交易單元(231600)以4537.6萬元買入1134.4萬股, 國信證券深圳振華路以4000萬元買入1000萬股。其餘兩家營業部則分別以5元/股的價格賣給開源證券成都天府大道5124.96萬股,成交2.6億元;以3.5元/股的價格拋售給信達證券成都一環路1100萬股,成交3850萬元。
規則漏洞致使股價狂跌
在低價獲得籌碼之後,部分營業部選擇了在二級市場瘋狂套利。8月7日-8日交易資訊顯示,國信證券深圳振華路、信達證券成都一環路、開源證券成都天府大道、中信證券武漢徐東大街分別賣出9120萬元、6638萬元、4.3億元和1.1億元,短短的兩個交易日內幾乎全部實現了翻倍的收益。
然而,它們的套利盛宴卻嚴重傷害了其他二級市場投資者的利益。交易行情顯示,大宗交易後公司股價連續兩日大跌,累計下跌18.01%。“公司股價明顯受到大宗交易低價籌碼出逃的壓力。”國海證券一位券商分析人士稱。
另一位券商分析師則認為,營業部之間的這種5折甩貨行為暴露了深交所相關交易規則的漏洞。
北京商報記者在查詢深交所關於大宗交易規定之後發現,對於協議大宗交易的成交價確定規則為“有價格漲跌幅限制證券的協議大宗交易的成交價格,在該證券當日漲跌幅限制價格範圍內確定。而無價格漲跌幅限制證券的協議大宗交易的成交價格,在前收盤價的上下30%之間確定”。如此算來,上述看似白菜價的成交價格仍然在交易所的合理定價範圍之內。
“從某種意義上講,正是深交所的規則漏洞,導致了大宗交易之間5折買賣的合法性,而廣大投資者只能在二級市場遭受股價下跌帶來的市值縮水。”一位資深市場分析人士稱。
交易方式選取存“貓膩”
“大宗交易方式有兩種,但是一般情況下市場更喜歡採用協議定價交易,因為買賣雙方的利益更有保障。”北京某券商營業部一位投資顧問如是説。深交所交易規則顯示,該投資顧問所説的大宗交易的兩種交易方式分別是協議交易和盤後定價交易。其中,協議大宗交易是指大宗交易雙方互為指定交易對手方,協商確定交易價格及數量的交易方式。而盤後定價大宗交易則是指,在證券交易收盤後按照時間優先的原則,以證券當日收盤價或證券當日成交量加權平均價格對大宗交易買賣申報逐筆連續撮合的交易方式。
而在業內人士看來,兩種交易方式帶給交易對象的利益是完全不同的。
據該人士透露,若按協議交易,只要出售方願意,買方可以通過大宗交易平臺拿到成本極低的籌碼。然而,盤後定價交易則受到當日市場成交數據的束縛,留給接盤方的套利空間將大大減少。北京一位私募人士也表示,“協議交易有更多的人為可操控性,更容易出現送 紅包 行情”。
“就深交所本身而言,是意圖推動市場採用盤後定價交易方式的。畢竟這樣更能維護市場的公平原則。”華泰證券分析人士稱。
早在5月16日,深交所就曾發佈《關於實施盤後定價大宗交易的通知》,要求自5月19日起正式實施盤後定價大宗交易。然而,從市場的表現來看,該交易方式的推廣效果並不理想。因為在權益類證券大宗交易記錄中,從5月19日到8月12日此段時間內,採用盤後定價交易的記錄竟然為零。而同時期內協議交易記錄共有2024筆成交,差距懸殊。對此現象,深交所一位工作人員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採取何種交易方式取決於意向出售方,深交所對此並無相關規定”。
對於鋅業股份交易中暴露出的問題,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楊德龍認為,“針對目前不設漲跌幅股票交易過程中,大宗交易、二級市場兩個交易制度下存在巨大套利而影響二級市場股價的問題,可以考慮禁止在當天採用協議定價的大宗交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