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多家上市公司更名動機不純 股價借機遭爆炒

  • 發佈時間:2014-08-12 11:09: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央廣網財經8月12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交易實況》報道,多家上市公司更名引發遐想空間,股價走勢搶眼,被質疑動機不純。

  其實上市公司更名是常見現象,之所以更名,一是重組成功或大股東易主而引發主營變化;二是為了宣傳或迎合市場的炒作。應該説前者更名不足為奇,但是後者就需要我們很多投資者來警惕了,那麼部分公司意在借機進行概念炒作,如山水文化和遠東電纜等的更名就夾雜著很多渲染和炒作的成分。更名,引發了遐想空間,進而引來投資者的追逐,股價走勢搶眼。這個也是上市公司期待的更名效應。湘鄂情、綠大地、正和股份等近期謀劃更名的上市公司,都成功演繹了一波更名行情。昨天,頂著“欺詐上市案”多年帽子的綠大地正式更名為“雲投生態”,公司股價也在近期出現一波明顯上漲。而且,近期更名的都是熱門公司,比如前期漲勢淩厲的正和股份,更名為“洲際油氣”;湘鄂情則徹底甩脫了餐飲的名頭,易名為“中科雲網”,最近股價走勢異常搶眼。這些更名的上市公司,大有“一改一個準”的架勢。裏面究竟有沒有、或者説有多少渲染炒作的成分呢?投資者到底該怎麼來擦亮眼睛來分析這些內容呢?上海證券首席投資顧問付少琪做出分析。

  經濟之聲:上市公司更名在最近一段時間在資本市場似乎看著效果非常明顯。雲投生態昨天更名就跳空高開,7月初以來,累計漲幅已經有20%。更名立刻引發股價上漲,這是上市公司更名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想在二級市場上拉開股價?

  付少琪:我覺得不排除這種可能性,因為更名,尤其是符合市場熱點的一些名字的話,更引起資金的關注,這個會引發二級市場的炒作。所以我們對於這樣一些上市公司更名的話我們要理性來對待,一個是我們要看它更名之後,名字和主營業務之間的匹配關係和含金量是不是足夠高,如果僅僅是稍許的主營業務轉變,而大頭還是原來的主營業務的話,那麼還是要警惕的。還是要從基本面的研究出發,而不是説整體就看到它名字,看到它的走勢,所以這個要引起我們投資者的警惕。另外一個方面如果是配合一些股價的走高,一些股東趁機減持的話,那麼這個背後的貓膩可能更加的明顯,所以對這樣一類的公司要更加的警惕,所以投資者還是要認真細緻來看它重組的方案,具體名字的含金量。

  經濟之聲:看看它公司基本面到底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更了一個名字,而實際上並沒有什麼具體內容的話,那這樣一定要小心。另外我們就拿一些公司來舉例子吧,比如説這個綠大地,綠大地更名之後生態兩個字似乎是它的內涵,更加的符合現在一個政策趨勢,確實不難吸引資金的關注,而我們看到公司也更改了它的經營範圍,加入了像生態修復、環境治理、水土保持、生態環保産品的開發和應用等等,另外再看湘鄂情,原來我們知道這是一個高端餐飲行業,那麼隨著高端餐飲業逐漸的衰落,它可能也是要徹底擺脫餐飲企業的定位,進入了什麼樣的行業呢?環保、影視、新媒體等等一系列進行了轉型的收購,定位為基於大數據生態環境尋求産業創新,它不僅是更名了還調整了整體的主營業務,那您覺得像綠大地、像湘鄂情這樣的做法是不是真的他們就做到了這種業務重組整合,然後推向新的這種行業,還是説可能他們這裡面炒作的成份也是存在的?

  付少琪:我覺得它們的確是有一些主營業務的更變或者是新的一些資産的進入,這個的確它是有改變的。但是兩家公司的話還是有一些歷史包袱可能沒有那麼輕易的甩去,對於綠大地來説,它的誠信危機始終沒有明顯的解決,所以它的管理團隊,包括雲投集團入股的話會不會給它上市公司帶來明顯的利潤上的增長,或者是一些進來的生態資産會不會有一個明顯的脫胎換骨的效應,這些還是一個問號,這個誠信危機並沒有完全過去,所以大家對它還是需要有一個理性的對待。那麼對於湘鄂情的話,我覺得餐飲業經營很大的包袱還沒有真正退去,它只是收購了其他一些資産,對於餐飲業沉重的包袱實際上也是很難甩掉。所以對於這兩家公司的轉型和引入新的資産,這個我們是認可的,但是對於更名的炒作和對於一些歷史包袱的話,投資者還是需要理性和客觀清醒的認識,不能覺得它更名了,有新的資産進來,就脫胎換骨,涅盤重生,一些歷史的包袱對它未來業務的一個負面的作用可能還不能完全的去除。

  經濟之聲:有很多的投行人士也在談一些問題,目前的市場中,有些公司利用了更名對投資者的心理影響,夾雜著很多渲染和炒作的成分,從過往經歷看,不論是更名還是投資,如果僅僅是沾熱點講故事,最後的結果往往是一地雞毛。那麼面對上市公司的更名的情況,我們也提醒所有的投資者一定要小心謹慎。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