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地下三層立交開中國先河

  • 發佈時間:2014-08-12 10:31:18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實習生徐羽宏本報記者張 曄

  三層地下立交、“南京眼”步行橋、生態化的青奧軸線,2014南京青奧會開幕在即,作為賽事焦點的青奧村,以一系列創新設計引起各界關注。8月7日,擔任青奧村地區整體規劃與城市設計項目總規劃師的東南大學建築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段進教授對科技日報記者解密了設計背後的故事。

  “總規劃師就相當於電影裏的導演,要對整個‘故事情節’進行調控,而每個點的建設則是‘分導演’和‘演員’們做的事。”段進説,“南京青奧村地區整體規劃與城市設計”核心內容是從油坊橋立交到揚子江大道兩側的第一個街坊,範圍約160公頃。

  青奧村成為宜居的新城

  “青奧村地區還沒建成時,我們就已經考慮到將來市民怎麼在這裡活動。我們是把它當做一個城區來設計。”段進介紹,青奧村的規劃與設計充分考慮到與城市發展的關聯,“規劃設計所做的主要工作是,對青奧村地區的所有建築、景觀、河流、小品、道路紅線、建築退讓等作出總體規劃方案,協調交通、綠化、公共活動空間,處理好原有CBD軸線與青奧軸線、青奧標誌性建築之間的空間使用與景觀視覺關係,同時建構青奧村地區整體和系統的地上地下交通、各類建築高度和濱江與沿軸建築輪廓線。”

  過去的大型賽事更注重賽事本身,講究賽事期間建築及周邊環境所發揮的作用,而青奧村地區的規劃與設計不僅注重賽事,還通過多種手段力求將賽後的青奧村地區融合到城市空間與市民活動中。比如,青奧村在賽時是運動村,賽後則作為居民區;國際青年文化中心在賽時是新聞發佈、開會、辦公的場所,賽後則是會議中心、賓館、辦公等綜合功能的綜合體。

  除此之外,青奧村地區目前也正在建幼兒園和小學,以便後期投入使用。

  國內首創地下三層立交

  本次規劃與設計中最大的亮點在於設立了我國首個三層地下立交,立交最深深度達27.5米,“相當於把九層高樓擺在了地下”。

  根據南京總體規劃,揚子江大道和江山大道交匯處是一個三重的地面立交,是河西重要的交通組成部分,南京青奧廣場選址這個位置後,即産生了一個很大的矛盾,立交和廣場的空間矛盾尤為明顯,如何解決這樣的矛盾?

  本次規劃經過創新性的思考,在國內首次將如此大的立交經過系統的分解和疏散後放入了地下,並建立了11個出口,不但解決了原有立交的交通功能需求,而且使青奧軸至江邊的交通和視線變得非常通暢。並且,在施工工程中,還充分利用開挖的基坑,形成了兩萬平米的地下停車空間,使得資源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

  “我們面臨著很大的挑戰,因為我國在這方面是沒有規範的。我們一直在探索,現在專家也認可了。在國內,我們是第一個做成功的,規劃局也來回在這個地下立交走過好多次,覺得非常好。”段進説。

  漫步在江邊行走在江上

  在城市空間格局方面,青奧村的規劃與設計使得南京從“濱江”城市發展至為“擁江”城市。

  一直以來,南京城與長江的關係一直是“濱江”不見江的格局,沒有一個地方是直接臨江的,即便是後來建設的綠博園以及沿江綠帶,也沒能夠滿足城市人流從生活區直接步行至江邊的需求。

  規劃實施後的青奧軸線、國際青年文化公園、“南京眼”步行橋卻做到了這一點,現在人們能夠從江東路漫步到江邊、甚至行走在江上,南京城區終於走出了擁江發展形態的第一步,真正的做到了能看江、親江。“江,就是我們南京的一部分,下了地鐵再坐輕軌就直接到青奧村了,沿著青奧主軸線,走1600米,可以一直走到江邊,一路非常美。”段進説,作為一名南京市民他也非常喜歡並享受這樣的擁江親水景觀。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