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市場上行節奏料放緩 利好刺激力度衰減

  • 發佈時間:2014-08-12 08:49:5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期以來A股強勢特徵明顯,滬指突破2200點整數關口後雖出現反覆,但週一的上漲在仍很大程度上確認了這一突破的有效性,與此同時深證成指、中小板以及創業板指亦同步走高,A股各市場呈現難得的共振格局,滬深兩市整體表現趨於樂觀。而從行業面情況看,以金融、地産為代表傳統週期藍籌的活躍成為推動7月下旬以來A股上行的主要力量,同時“眉飛色舞”局面的再現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市場本輪上漲的想像空間。

  就本輪行情上漲的邏輯看,結合宏觀環境分析不難發現當前A股的上漲主要受以下幾方面因素影響。首先,國內實體經濟的改善提升了週期板塊的吸引力,使得市場風格在成長股面臨中報壓力的背景下逐步向週期權重傾斜,並推動滬深兩市向上運作。其次,管理層偏寬鬆的貨幣政策同樣為A股市場的上行創造了條件,尤其隨著資金供給增加、信託剛性兌付打破以及監管層對非標資産治理等帶來的無風險收益率下行,使得股票市場整體估值提升成為可能。最後,高層各種穩增長政策的出臺同樣對A股形成正面影響,一方面其成為國內實體經濟企穩向上的重要推手,另一方面各種政策的出臺也為資本市場指明投資方向,成為帶動指數上行的直接力量。

  在這樣的宏觀環境下,隨著國企改革、滬港通臨近等刺激因素的增多,A股兩市自7月下旬以來強勢上行,滬深市場表現趨於樂觀。對於後期A股,筆者認為在經過短期做多熱情的集中釋放後料市場表現將逐步回歸理性,即滬深兩市再度強勢上行的可能性將有所降低,具體而言,市場這種理性的回歸將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一是從實體層面看,經濟的改善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前期市場的上漲,在過去的三年中不乏類似情形出現。但從最終的效果看,由於經濟的改善更多的是由政策主導,因此其産生的效果逐波衰減,最終導致了滬深市場重心的不斷下移。在有前車之鑒的情況下,雖然市場反彈初期可能表現相對強勢,同時經濟的改善時間及空間上目前也處於無法證偽的有利局面,但在經過做多熱情的釋放後,市場表現將趨於理性,在經濟改善證偽之前市場雖不至於明顯回落,但顯然上行的節奏預計將有所放緩,其更多的將以反覆整理的格局等待基本面更為確定信號出現。

  理性回歸的另一方面我們認為將體現在對滬港通的態度上。在宏觀環境改善的背景下,滬港通成為本輪A股上漲的重要推手,雖然滬港通的實施長期看將對A股産生積極影響,但就當前而言,筆者認為其更多的屬於熱點炒作範疇,短期做多熱情釋放後回歸理性同樣屬於大概率事件。筆者認為當前市場對滬港通期望過高,雖然其實施將進一步推升A股市場的國際化進程,同時也為國際資金進入國內市場打開更為寬闊的通道,但一國資本市場的走勢顯然更多的將受其國內經濟形勢、政策導向等因素影響,脫離這一基本事實單獨討論國際資金因素推升市場上行顯然並不可取,何況滬港通同樣將使得內地投資者可以投資香港市場,從這個角度看,其反而造成了資金的分流,並不一定帶來資金的凈流入。因此筆者認為前期A股市場上滬港通引發的上升行情在很大程度上仍屬於熱點炒作範疇,短期做多熱情釋放後其終將回歸平靜。

  結合以上各方面因素分析,對後期A股我們認為實體經濟改善、貨幣環境將維持寬鬆格局、同時宏觀政策仍將以穩增長為主等利好因素的存在使得滬深市場運作整體依然樂觀,但隨著上漲初期市場做多動能的釋放以及投資者逐步回歸理性,滬深兩市上行節奏料將明顯放緩。

  在反彈初期盤面做多動能釋放的背景下,未來一段時間A股市場的整體依然樂觀主要源於風險點的缺失,無論是國內還是週邊因素,短期看均無明顯風險點存在。國內雖然信用風險仍處於釋放過程中,但由於規模可控且各方已有充分預期,因此對市場的衝擊將相對有限;房地産市場儘管下行風險依然存在,然而在基建投資發力對衝,同時各地限購政策陸續調整的背景下,其帶來的影響也在逐步淡化。國際方面看,未來關注的重點在於美聯儲量寬政策退出,但由於在時間及方式上存在不確定性,因而短期也不大可能形成風險點來源。

  綜上所述,在利好因素猶存但刺激力度衰減,同時風險點有限的情況下,後期A股整體依然樂觀,但出現系統性機會的概率有所降低,後期滬深兩市料振幅加劇,大幅回調的可能性不大但上行節奏同樣將明顯放緩。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