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英國合作社經濟逆勢增長 年營業額370億英鎊

  • 發佈時間:2014-08-12 07:04:47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核心閱讀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英國經濟增長整體放緩,但同期英國的合作社經濟卻逆勢大幅增長了23%。

  合作社不同於股份公司之處在於,合作社更多是為了維護生産者和消費者利益,而股份公司則側重盈利。這就使得合作社模式更注重成員的利益,決策更傾向於長遠,而不是僅限于眼前。

  全國30萬農場主,約有一半加入了農業合作社

  “第一牛奶”合作社是英國最大的奶業合作社,由英國各地共1800多名奶農組成。同時它也是英國本土最大的牛奶採購商和切達奶酪生産商。難以想像,英國市場上每4塊切達奶酪,就有1塊來自“第一牛奶”。英國超市裏的大部分奶製品,都是通過奶業或農業合作社供應到市場上的。

  從歷史上看,英國在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後,需要執行共同市場統一政策,但英國農産品無論在質和量方面,都無法同南歐國家競爭,因此,英國農業面臨很大困難。在這種情況下,英國政府干預農業,給農業合作社提供資金幫助,由合作社協會幫助農民銷售産品。在這過程中,農民的銷售渠道得到保證,而合作社的集體管理模式也保障了産品的品質。目前全英有近600家農業合作社,主要分佈在北部的蘇格蘭地區。全國30萬農場主,約有一半加入了農業合作社。

  經過長期發展,在英國,除了農業合作社之外,還有消費合作社、住房合作社、農業合作社、金融合作社、社區服務等種類繁多的合作社,不少搞得好的合作社後又發展成為開展綜合業務的合作社集團。如英國最大的合作社——英國合作社聯盟,服務領域涉及食品、百貨、汽車、燃油的批發和零售,以及信貸、保險、農業、工業、住房、醫療、殯葬、社區互助等。目前英國共有6169家合作社及以合作社方式運營的公司企業,總營業額每年超過370億英鎊,會員超過1500萬人。

  合作社通過集體監管産品品質獲得消費者信賴

  “第一牛奶”合作社的常務董事理查德·戴維斯既是合作社的管理者,也是一名奶農。他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英國和歐洲大部分奶農都加入合作社或者類似的企業,以確保牛奶的銷路,而消費者長期以來也信任來自合作社的牛奶品牌。“第一牛奶”合作社除了收購牛奶之外,還會雇傭獨立的專業檢測機構定期對農場的各方面情況及牛奶品質進行整體評估,確保各項指標符合標準。如果會員的農場遇到疾病或者自然災害,也會有專人為會員提供幫助。

  合作社的目的在於兼顧消費者和生産者,實現利益的共贏,而就多數合作社而言,其股東和管理者也多來自自身的會員。

  戴維斯的牧場位於英國貝德福德郡,佔地100多公頃,養著220多頭奶牛。記者來到戴維斯的農場時,正好是下午擠奶時間。奶牛們一邊食用堅果製成的飼料,一邊産奶。戴維斯告訴記者,農場生産的牛奶全部由合作社負責收購並提供給當地超市或加工工廠,農場的堅果飼料和草場肥料也都是直接跟合作社的合作夥伴購買的。

  如果想要成為合作社的會員,首要條件是具備持續定量向合作社提供牛奶的能力,並開設股金賬戶,以實現合作社的融資。每個月,戴維斯的農場能夠交出12.8萬升牛奶,並以每升0.5便士的統一標準提交股金。目前他的股金賬戶大概有2.7萬英鎊,而會員的平均股金賬戶都在2萬英鎊左右。這些資金作為本金進入合作社,合作社再用其進行管理和投資生産,産生的收益按比例每年兩次轉入會員的賬戶。

  合作社向會員收購牛奶的價格按牛奶品質在每公升25便士到35便士左右,在戴維斯提供的收購收據上,記者看到,在經過乳脂、蛋白質、體細胞含量以及牧場綜合情況等綜合測算加減分後,戴維斯牧場生産牛奶的最終價格為每公升33.92便士,品質屬上乘。戴維斯説,他的牛奶生産成本在26便士左右,年利潤近9萬英鎊。

  通過專業化集團化合併,不斷提升實力和競爭力

  許多合作社通過專業化、集團化的合併過程,不斷提升實力及競爭力。“第一牛奶”合作社近年來不斷打造自己的品牌,並開始轉型開發高附加值的産品,通過並購保健營養品牌公司,推出了高蛋白低脂的運動營養型飲品,並將其送上了英國職業環法自行車隊的早餐餐桌。

  合作社的原則包括公開招募社員、進行民主管理、一人一票、利潤按比例進行分配等。戴維斯説,在合作社中,每個會員都有投票權,來決定董事會成員數量、董事薪金、合作社章程等事宜,但是會員不直接參與合作社的經營管理,而是由經選舉出的會員代表與專業的管理人員協同工作,以確保實現共同的商業與合作目的。“我們尊重每個成員,這是合作的基礎。”戴維斯指出,為防止突然有大量資金流失,要退出的會員其本金會在5年內分期返還,或者會員也可以將股份折價賣給其他會員。

  英國合作社協會2013年度報告指出,在當前惡劣的經濟環境下,多數企業都面臨虧損甚至關閉的危機,而以合作社架構經營的企業卻發展良好。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英國經濟增長整體放緩,而同期全英合作社經濟逆勢大幅增長了23%。

  該協會的秘書長艾德·梅奧指出,合作社模式能夠有效應對當今經濟和社會發展遇到的挑戰,它本身不是為了迎合少數大股東的利益,而是為了全體成員的共同利益,這就使決策更傾向於長遠,而不是僅限于眼前,如通過合法避稅等短視的方式獲取經濟利益。儘管面臨如何確保和協調眾多會員利益的難題,梅奧對合作社模式未來發展仍充滿信心,“人們選擇這種模式是因為它能夠有效實現他們的需求”。

  (本報倫敦8月11日電)

  >> 點 評

  李罡(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經濟學博士):合作社與行業協會的根本區別在於營利性與非營利性。從羅虛代爾公平先鋒社至今,英國合作社歷經150多年的歷史而經久不衰,在不斷探索中建立起適合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組織體系,體現出對市場經濟的高度適應性。

  英國合作經濟之所以經久不衰,是因為合作社經營模式具有一些明顯的優勢:第一,合作社秉承民主管理原則,所有會員都可以參加股東大會,選舉經理,從而保證了會員擁有平等參與合作社經營的權利。第二,突破了個人和家庭的局限性,有利於提高生産技術水準和減少流通環節費用。第三,合作社內部沒有資方和勞方的對立,相容了會員的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

  英國合作社始終將羅虛代爾原則作為核心價值觀,將會員的共同利益作為合作社的最終目標;英國合作社將民主管理與決策放在核心位置,堅持民主選舉和一人一票原則;英國合作社非常重視教育和培訓,擁有一支素質較高的專業管理人員;英國政府通過稅收信貸政策扶持合作社的發展等。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