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奧巴馬被逼"重回"伊拉克

  • 發佈時間:2014-08-10 07:29:00  來源:羊城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把美國從伊拉克泥潭里拉上來,一直是奧巴馬總統的目標。2011年底美軍最後一支戰鬥部隊撤離伊拉克後,“從伊拉克撤軍”似乎應該成為奧巴馬總統任期“遺産”之一。

  然而,現在奧巴馬可能要被逼“重回”伊拉克,因為伊拉克遇到自己政府無法搞掂的困境。伊斯蘭極端組織“伊斯蘭國”(該組織英語名稱縮寫為ISIS)橫行伊拉克北部,攻城拔寨,並威脅不同教派的平民“要不皈依我的信仰,要麼去死”,數千平民被困山區,處境險惡。被困平民中,有一名婦女哀嘆“沒有人來幫助我們”。

  8月7日深夜,奧巴馬在白宮發表講話,宣佈將對被困平民空投救援物資,在必要情況下空襲ISIS。講話中,他呼應那名被困婦女道:“現在,我們美國來幫助你們。”

  這話説得很漂亮,但也可以説奧巴馬決定“重返”伊拉克,其實充滿無奈,並且帶有一定風險。

  説無奈是因為,決定空襲伊斯蘭極端組織,並非美國政府本意。十多年來,阿富汗和伊拉克兩個戰場,不僅讓美國投入億萬資金,而且是幾千條人命。美國民眾怨氣頗大。奧巴馬給小布希收拾殘局好幾年,剛有點模樣,怎麼願意重新下水?但既然美國入侵伊拉克把這個國家弄到今天局面,你不出面誰出面?

  不過這樣做風險也很大。奧巴馬在宣佈空襲決定時,語氣堅定地説,他不會讓美軍地面部隊進入伊拉克的,對ISIS的打擊僅限于空中,但越南戰爭,當年不也只是説有限支援,最後導致美軍喪失幾十萬將士,成為美國人至今想想就心痛的戰爭?這不是説,奧巴馬一定會在伊拉克擴大戰事,但更深度的捲入卻不是沒有可能。

  對於這種無奈和風險,不少人説美國人這是自食其果。第一,如果沒有當年入侵伊拉克,何來如今伊拉克亂局?第二,ISIS成立十年,但真正強大,卻是得益於三年前參加推翻敘利亞阿薩德政權的鬥爭,當時美國對它持支援態度,這和當年拉丹在阿富汗抗蘇時受到美國中情局支援頗為類似。

  這種“自食其果”論確有道理。可以説,美國也是種什麼因,得什麼果,活該!

  但也應該看到,國際政治比這種簡單因果關係複雜。第一,美國固然打開伊拉克潘多拉盒子,但之前薩達姆統治下的伊拉克並非幸福國度,否則當年美軍入侵時,老薩政權也不會墻倒眾人推。問題在於推翻薩達姆後,伊拉克當權者,沒有利用這個機會,實行派別和解重建家園。

  伊拉克人口基本為三大塊,什葉派穆斯林佔60%,薩達姆時期被壓抑;遜尼派穆斯林佔18%。薩達姆是遜尼派,所以當政時遜尼派得勢;庫爾德人佔18%,主要在北方,想和周邊地區庫爾德人一起,成立自己的國家或實行自治。薩達姆倒臺後什葉派得勢,但沒有充分領會“尊重少數人權利”的民主精神,遜尼派受排擠,導致不少人走向極端,ISIS是其中之一。總之,伊拉克人沒能掌握自己命運。這一點,敘利亞和埃及也頗為類似——不是民主不好,而是你沒搞好。

  另一方面,宗教極端勢力的興起,是全球化的一個副産品。自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逐漸蔓延到全球各地。諸如基地組織見縫插針,中東和非洲深受其害;塔利班更曾控制阿富汗幾乎長達十年。這些極端勢力,不僅在意識和社會觀念上非常極端,而且運作手段也難以讓人接受。比如,伊拉克情報部門估算,ISIS控制財産達20億美元,主要來源是靠沒收被佔地區的平民財産、綁架、勒索。

  所以,從全球角度宏觀地看,極端思想和極端組織危害,顯而易見。奧巴馬重回伊拉克,可以説是為了美國利益,也是自食其果;但宗教極端勢力的形成和後果,卻也要看得清楚。錢克錦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