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高冷的韓寒與笑場的《雷雨》

  • 發佈時間:2014-08-10 06:38:40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對觀眾的尊重和了解,對專業領域的熟悉和敬畏,永遠是主創人員的基礎課、必修課。不論你是新晉導演還是著名的臺柱子,都該了解這一點

  梳理近期的熱門文化話題,《後會無期》和《雷雨》製造的兩個意外必然入圍。前者是韓寒的電影處女作,在近乎兩極分化的熱評中票房節節攀高;後者是北京人藝的保留劇目,沒想到在公益場遭遇了年輕觀眾的笑場。

  《後會無期》的批評者認為,影片敘事不流暢不完整,表演平面化臉譜化,不像電影更像文本,帶著明顯的硬傷。支援者説,《後會無期》是一部“不一樣”的電影,裝滿了有趣的密碼和豐富的內涵,值得反覆咀嚼回味。

  細想一下,批評派批評的是導演不成熟,支援者批評的則是觀眾:如此獨特的影片,你卻沒看到細膩精緻處的火花,不了解導演的匠心巧思。

  來看看電影吧。《後會無期》的主題,應該與告別青春有關。故事裏的人物有著青春歲月慣有的迷茫、衝動、熱血,自由也想逃避自由,痛苦並嘲笑痛苦,歡樂卻不肆意歡樂。他們總在路上,總想尋找答案,卻沒有結論。這樣的擰巴,是獨特的“小時代”在青春歲月的映射,《後會無期》敏銳地捕捉到了。

  如果僅僅作為一個劇本,讓那些迷茫、探尋和情懷用文字表達出來,讀者可以從字裏行間尋找到共鳴,也可以在文字之外自行腦補,這無疑是一個好文本的開端。不過,這是一部電影,精彩的文本需要轉換為用鏡頭表達的視覺思維,需要演員的表演細膩生動有層次。《後會無期》啟用了專業演員,在表演環節卻簡單得近乎平面化。比如,馮紹峰和袁泉會面的一段戲,這是通信10多年的網友的初次見面,馮紹峰不遠萬里趕來,卻發現自己奉為偶像的父親並非因挑戰颱風壯烈犧牲,而是躲到千里之外與情人和私生女共同生活,心愛的姑娘原來是同父異母的妹妹。這樣的會面不會是一杯白開水,人物內心該有著多個層次的波瀾起伏。在電影裏,卻只有兩個演員面無表情地對臺詞。幾乎沒有表演,沒有高潮,更沒有節奏。這場會面是電影的主線之一,吊足了觀眾的胃口,卻沒有給予足夠的滿足,這樣的錯位,導演責無旁貸。

  導演再有想法,也不該無視觀眾的觀影習慣,不能茶壺裏煮餃子,或者以讓觀眾玩猜猜看為樂趣。電影不只是文本。在文學創作中,作者就是主宰,可以充分甚至完全的個性化。拍電影卻是個複雜得多的過程,新導演需要與一條遊戲規則既定的産業鏈打交道。劇本可以修改,情節可以變化,演員可以調整,大眾必須迎合,向來高冷的韓寒也必須如此。你連世界都沒觀過,哪來的世界觀?韓寒之於電影,似乎也適用這一句。

  《雷雨》的受傷,是另一種尷尬。國內最優秀的話劇劇院演出的經典保留劇目,卻被笑場,板子似乎應該打在觀眾身上。如此邏輯,不免太過簡單。

  觀眾的反應與主創人員的預期不一致,並非不可理喻。《雷雨》誕生80多年了,在人藝也演了整整60年。演員換了幾茬,台下看戲的觀眾也換了幾代。曹禺先生寫《雷雨》,是19歲到24歲的青春年華,賦予了《雷雨》成熟、深沉、豐富、華美的風格,的確令人驚嘆。今天來看戲的,是在電視、網際網路環境下長大的全新一代,他們恰恰不喜歡成熟、深沉,不喜歡刻意的豐富與華美。他們更獨立,不會因為教科書説某某是經典就沒來由地敬畏。他們習慣解構,觀影看戲並非嚴肅的文藝欣賞,而更像娛樂活動,好不好笑、能笑幾次,是衡量好壞的重要尺度。時代不同了,笑點的高低多寡、表達方式必然不同,上一代人甚至不知道他們為何發笑。這是事實,有些殘酷,卻只能正視。

  年輕觀眾不加掩飾的笑聲,並非純粹的嘲弄,不必上綱上線。80多年前的時代困境,早就被雨打風吹去,今天的青年已然無從體會。抽離了時代背景,抽離了中國話劇發展初期的歷史性意義,抽離了對現代文學的了解,《雷雨》在今天的青年人眼裏恐怕已經是另一個模樣。有些經典,是要放回曆史中去看的,是要求有些專業眼光的。對於今天非文藝專業的青年人來説,是不是有些苛求?

  笑場並不可怕,匱乏才真痛心。對觀眾的尊重和了解,對專業領域的熟悉和敬畏,永遠是主創人員的基礎課、必修課,自説自話只能是小圈子的自娛自樂。不論你是新晉導演還是著名的臺柱子,都該了解這一點。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