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21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敏特:個人財務管理網站變身貼身理財顧問

  • 發佈時間:2014-08-08 00:31:47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樊宇  責任編輯:羅伯特

  “錢花哪兒去了?你知道麼?”這是很多理財懶人無法回答的問題。當金融危機襲來、經濟一蹶不振的時候,恐怕連懶人也會坐不住,掐指算算自己的錢都哪兒去了。

  經濟不景氣,人們希望能少花錢、多辦事,於是個人財務管理網站火了,敏特(M int)就是金融危機期間“火”起來的個人理財先鋒。

  敏特的故事是與錢有關的財富故事,準確地説是幫別人管錢然後自己致富的故事。

  個人財富整理工具

  美國作為網際網路金融業的先驅國,近年來一直通過科技創新引領著這一新型金融服務形態的潮流。以網際網路為獨立載體的第三方支付、眾籌、線上銀行和理財、小額信貸以及P2P等服務類型,運營形態各異,正深刻地改變著金融服務業的版圖。

  然而,敏特提供的並非是生財之道,而更多是財富管理服務。在整個網際網路金融行業風生水起的當下,顯得有些另類,但也頗具特色。更重要的是,理財和生財本質上也並沒有截然的分別。

  敏特的創始人亞倫·帕茲爾是一位網際網路企業家。這位80後擁有杜克大學的電子工程學士學位,後在普林斯頓大學獲得電機工程學碩士學位。

  在網際網路産業迅速發展的1998年和2000年,帕茲爾為線上珠寶交易商打過工,這算是他與網際網路産業的首次親密接觸。在嘗試了幾個工程師的職位後,2006年3月亞倫創立了敏特。按照他自己的説法,創業最初的衝動來自於對現狀深深的失望。

  帕茲爾曾在赫芬頓郵報網站上撰文,訴説自己創辦敏特網站的靈感和緣由。注重生活條理的他很早便開始使用M icrosoft M oney和Q uicken這樣的個人賬戶管理網站,習慣在週末花時間整理自己的賬目。但時間長了,問題就來了———“這些軟體一點兒也不快”。每週帕茲爾要花一個小時輸入數據、分類和分析自己的開銷和投資。慢慢地,他意識到這樣的軟體用起來費時費力,自己好像成為了軟體的奴隸,而不是軟體幫他工作。

  “應該有更好的方式來進行個人理財規劃。”對這一切感到厭煩的帕茲爾希望能研發出一款用戶友好、方便快捷的個人財富整理工具,並開始一步步朝著這個目標邁進。

  創業初期,最難的當屬與成千上萬家不同的金融機構實現數據實時對接。在醞釀創建敏特的時候,為了進行網站建設技術研發,帕茲爾在一家軟體企業當建築工程師,花了兩年多時間才攢足了10萬美元,有了這筆錢他才有膽子辭職專心創業。他把自己關在房間足不出戶,夜以繼日地工作,連和女孩子約會的時間都沒有。

  儘管付出了很多心血,但在把敏特網站正式介紹給投資者之前,帕茲爾內心依然十分忐忑。

  “你會在心理上和自己反覆較量。我那時不過25歲,我面對的是微軟和Intuit(美國矽谷一家以財務軟體為主的高科技公司)這樣的對手。我反覆問自己,如果創辦敏特是一個好點子,為什麼此前沒有人想到過。”帕茲爾日後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回憶説。

  為了使網站打開知名度,帕茲爾參加了無數次社交活動。終於,他等到了機會。H alf.com的創始人願意聽聽他的介紹,並最終參與了第一筆融資。

  2007年,帕茲爾自己研發的敏特試用版上線,並 憑 借 獨 特 的 自 動 檢 索 分 類 技 術 ,贏 得 了TechCrunch40創業大賽5萬美元獎金。

  有行業分析師這樣評價帕茲爾的這項創造:美國人沉浸在債務的海洋裏。帕茲爾創造了一個化繁為簡的系統,幫助人們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財務資訊。

  個性化省錢方案和理財計劃

  用戶只需在敏特網上註冊,就可以添加自己的借記卡、信用卡和理財投資等多個賬戶。敏特可以在短時間內自動獲取這些賬戶的交易和餘額資訊,把它們綜合起來並通過圖表等形式分門別類地呈現,用戶自己的金融行為將被一一記錄,而且系統自動更新,無需更多點擊和操作。

  正式推出後不到半年時間,M int.com網站註冊用戶達到40萬人,獲得了良好的品牌效應《電腦之家》雜誌把敏特評為2008年100項最好的産品之一。面對媒體的一片讚譽,最令帕茲爾欣喜的還是用戶的滿意評價。貼心的服務使得敏特網站備受青睞,它在成立後的兩年內獲得三輪融資,最大的一筆高達1400萬美元。

  相比傳統個人賬戶管理網站,敏特有了不少新功能。首先它可以通過授權,把用戶的多個賬戶資訊(例如支票、儲蓄、投資和退休金等)全部與敏特的賬戶連接起來,自動更新用戶的財務資訊;其次,它能夠自動把各種收支資訊劃歸入不同的類別,例如餐飲、娛樂、購物等。這兩項功能結合起來,用戶相當於擁有了個人財務中心,可對自己的財務狀況與日常收支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敏特可利用數據統計功能,幫助用戶分析各項開支的比重、制訂個性化的省錢方案和理財計劃。

  除了為用戶提供金融交易分析之外,在用戶賬戶餘額降低,帳單支付臨近或者不常見的付費出現時,敏特會給用戶發送郵件提醒。此外,敏特還十分貼心地根據用戶端不同需求幫助他們選擇更適合自己的信用卡優惠條款,或者存款利息更高的銀行。

  帕茲爾説,約有2/3的用戶使用敏特後依據其提供的省錢建議改變了自己的花錢習慣。金融危機期間,美國經濟遭受重創,消費者不得不勒緊褲帶削減開支,帕茲爾希望,敏特不僅能幫助用戶省錢,還能鼓勵他們更好地理財。

  敏特網站上的廣告語是:更便捷地了解有關你的錢的故事。它是這麼説的,也是這麼做的。敏特將個人金融生活的方方面面集中在一個用戶端,一應俱全。用戶彈指間得以取得各種資訊,無需進出眾多網站、記憶無數密碼,便能查詢銀行賬戶餘額、購物,或支付帳單。

  敏特用新技術解決了與個人理財服務有關的疑難雜症,而且表現優異得讓對手Intuit忍不住想把它買下來,並關閉與敏特競爭的Q uicken O nline服務。

  2009年9月,Intuit宣佈將以1.7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敏特。在宣佈這項交易的時候,敏特的用戶超過了150萬。帕茲爾自己也加入了Intuit,成為這家公司的産品創新副總裁。2011年,帕茲爾榮登美國科技部落格網站BusinessInsider評選的全美30歲以前身價過億美元的年輕創業者榜單。

  盈利模式存疑

  敏特成功了,但挑戰如影隨形。很多銀行和金融機構也紛紛推出了客戶端,供用戶實時掌握自己賬戶的任何變化,並可以便捷地進行存款、轉賬等操作。銀行正變得越來越聰明,是否會對敏特構成威脅?

  對此,帕茲爾認為,敏特能與18000家銀行、信貸聯盟、金融仲介和投資公司實現資訊直聯,所以能為用戶提供一站式的服務,了解自己金融生活的全貌。這是銀行單個用戶端所不能提供的體驗。他有信心,敏特能繼續保持優勢並引領潮流。

  儘管帕茲爾信心滿滿,但敏特被收購後的道路並不平坦。Intuit給予了敏特發展所需的資源,但是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

  首先是人才流失嚴重。被收購後不久三位創業元老———行銷總監、首席設計師和首席軟體工程師就先後宣佈離職。這帶來了不良的示範效應,最後公司的離職比例達到了40%,離職員工大多加入了其他的創業公司或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

  其次是該公司在被收購後鮮有作為。唯一引人注目的一款産品是其在加拿大發佈的一個旨在幫助人們為度假計劃和購買大宗物品進行存款預算的A ndroid應用程式。就創意上來説,這款程式也算不上獨特。正如一位內部人士所説的一樣:“發展動力不如以前那麼強勁了。”

  而以上兩個問題引發了以下更為嚴重的一個問題,那就是該公司産品的用戶滿意度正在下降。該公司曾通過Facebook發起的一項調查就顯示,用戶對線上程式經常出現錯誤和銀行賬戶與敏特賬戶同步速度慢等問題表示不滿。

  此外,敏特的盈利模式也受到質疑。在出售給Intuit之前,敏特並沒有一個清晰的盈利模式。通過數據統計和分析,敏特幫助用戶分析各項開支的比重、制訂個性化的省錢方案來賺取佣金。敏特與金融機構達成合作協議,一旦用戶通過網站的推薦開立了新的信用卡或是銀行賬戶,敏特就能從中獲得相應的佣金。

  但隨著用戶的注意力轉移到移動端後,這種理財模式對用戶的吸引力已經開始降低了。在Intuit被收購之後,敏特也嘗試了很多不同的商業化方案。比如,嘗試為5人以下的微型公司提供入門級的財務軟體等,但依然沒有開闢出有效的收入來源。可以説,敏特一直在盈利模式的道路上不斷探索著。

  敏特的成功也激發了其他企業的熱情。因為看好個人理財網站的增長前景,不希望Intuit遙遙領先,在Intuit收購敏特不久,花旗和微軟宣佈聯手打造個人理財網站,充分挖掘個人理財網站的潛力並佔有一席之地。

  據知情人士稱,花旗和微軟成立了一家風投公司,已投入約500萬美元。

  微軟旗下曾擁有M icrosoft M oney這個歷史悠久的個人財務管理軟體,但自2009年6月開始停售。微軟表示,隨著銀行、經紀人、網站提供的個人財務管理服務越來越豐富,消費者對M oney這類軟體的需求已經大大降低。

  不願丟掉金融先鋒地位的花旗也在網際網路金融領域深耕,在線上銀行上下了不少功夫。花旗美國消費者站點CitibankO nline為用戶提供賬戶查詢、支付、轉賬、警示等服務。

  正當很多人想要在個人財富管理領域掘金的時候,帕茲爾選擇了離開。他于2012年底跟Intuit徹底説再見,2013年9月創辦了萊昂納多軟體公司,並正在著手尋找他的下一個創業機會。

  ■相關連結

  個人財務管理工具在中國

  除了美國本土,敏特把個人財務管理工具的風潮刮到了中國,大大小小的個人財務管理軟體超過百家,其中“隨手記”和“挖財”成為了個人記賬移動應用的排頭兵。

  和敏特一樣,隨手記也不僅是單純的記賬,而是輔助用戶設置預算,控制亂消費,在衝動購物時能夠控制住自己的消費衝動,從而達到不亂花錢的目的。

  隨手記是國內最大移動互聯理財平臺隨手網旗下的記賬類應用,累計用戶超過8000萬。該網旗下的另一款信用卡帳單管理工具“卡牛信用卡管家”目前也十分火爆,累計用戶已經超過2000萬。

  挖財誕生於2009年,比隨手記更早,是國內最早的個人記賬理財平臺,專注于幫用戶實現個人資産管理的便利化、個人記賬理財的移動化、個人財務數據管理的雲端化。現有服務包括手機端和W eb端,主要産品有“挖財記賬理財”、“挖財信用卡管家”、“挖財錢管家”等A PP,以及國內最活躍的個人理財社區“挖財社區”。

  同樣和敏特一樣,個人記賬類産品很難有盈利上的突破,雖然也有不少記賬類産品在嘗試對接一些基金類的理財産品,如之前挖財就曾經試水基金交易,但由於整體用戶規模的限制,對接理財産品的整體盤子也還沒有起來。

  對接理財産品是一方面,隨手網的玩法是,借助於過億用戶的個人金融數據,包括個人消費情況、信用卡帳單管理等方面的數據,和傳統的金融機構進行合作,做金融配套業服務,幫助他們完善網際網路的環節。

  之前隨手網就有過類似的嘗試,和中信銀行合作推出過信貸産品“信金寶”。信金寶是中信銀行信用卡針對有穩定工作和收入的個人提供的信用卡額度內的現金分期産品,依託信用卡平臺,為客戶提供現金支援。

  而隨手網在當中扮演的角色就是典型的“金融配套業服務”,中信銀行將利用隨手網的技術資源,將信金寶和隨手記等産品的數據進行整合,對用戶而言,省去了去銀行提交各種證明材料的繁瑣步驟,也許一個按鈕就可以完成貸款申請。

  按照隨手網C E O谷風的説法就是,“借助過億用戶的個人財務管理入口,以及基於移動網際網路的精準行銷,隨手網自然能成為金融産品的分銷渠道,而且轉化率會比傳統行銷渠道更高。在金融價值鏈上,隨手網不做交易,只做交易的引導者,交易環節還是由銀行來完成,這就是金融配套業的生存邏輯”。現在隨手網想繼續借助隨手記和“卡牛信用卡管”兩款産品的用戶和數據,將信金寶的模式複製到更多的産品上。

  據谷風向媒體透露,現在隨手網每年能盈利200萬元左右,利潤主要來自用戶付費和企業合作兩大塊“我們還給銀行提供服務,後臺系統也可以給銀行帶用戶、幫助構建系統。我們每年能幫助銀行賺一些錢。”

  就目前看來,市場上大部分的記賬理財類産品都不約而同地採用了類似的思路,基本上記賬只是最前端最底層的應用,在記賬之上嫁接各種金融服務才是重點。

  當用戶規模逐漸龐大之後,看似不起眼的記賬類産品,也非常有機會做成入口級服務,而且趁著網際網路金融的東風,越來越多的傳統金融産品也在尋求網際網路的合作機會,這些都是創業公司的機會。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