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個性化、預防性的醫療需求將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

  • 發佈時間:2014-08-06 09:0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飛速發展,造富神話不斷涌現,人民大眾生活也正在由溫飽型向小康型轉變。依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在中國社會,中産階級最主要的需求,由最初級的生理需求向安全需求轉變,成為了人們的第一需求。隨著公民守法意識提高,犯罪率驟降,防病治病、身體健康成為安全需求的重中之重。

  預防醫學在我國有深厚的歷史淵源。戰國時期醫學巨著《黃帝內經》中《素問?四氣調神論》篇講道:“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 東漢末年華佗首創的“五禽之戲”可視為世界上最早的系統的保健體操。1727年俞茂鯤著《痘科金鏡賦集解》中寫道:“又聞種痘法起于明朝隆慶年間(1567-1572)寧國府太平縣,姓氏失考,得之異人丹家之傳,由此蔓延天下,至今種花者,寧國人居多。”由此看來,我國最遲16世紀就發明瞭預防天花的人痘接種技術,比英國鄉村醫生琴納于1798年發明牛痘接種要早得多。

  然而,到了近現代,中國的醫學,特別是預防醫學發展落後於西方,也難以滿足人民大眾的需要。中國近代醫學史本質上是西方醫學在中國本土化的歷史,現代西方醫學在中國的建制正是在最近幾十年,中國政治轉型、社會劇烈變動這樣的歷史大背景下完成的。 歷經僅僅不到一個世紀的發展,中國現代醫學在不少層面仍不夠完備和先進,例如:中國疾病觀念的變遷、現代西醫學建制、醫療衛生體系的建構、衛生知識的普及和傳播、城市與鄉村的醫療衛生實踐、以及疾病模式轉換中的醫患關係等。以常見的流感疫苗接種率為例,截至2006年底,中國流感疫苗接種率不到1.5%,老齡人口接種率不到0.3%。這一數字遠遠低於美國,其流感疫苗接種率是全國人口的27%(其中老齡人口接種率達到64.6%),歐盟五國(法、德、意、西、英)接種率也遠遠高於中國,總接種率達到23%,老齡人口接種率為45%。因此,現代醫療服務的供給在質和量上都不能滿足中國人群對不同層次和類型的醫療服務的需求,尤其是高收入人群由於健康的透支因而對醫療保健有了更高的品質需求。這種前提下,向發達國家學習更先進的預防醫學尤為必要。

  發達國家在預防醫學領域目前已經發展得相當成熟。美國的預防醫療工作範疇廣泛,包括個人習慣的調整、意外傷害的預防、感染的控制、污染的控制、篩檢、預防性藥物、週期性健康檢查、針對不同年齡層及性別所設計出的格式化健康篩檢及預防措施、以及病患健康諮詢的機會。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寶貴經驗。

  本著為患者服務的精神,近幾年來,發達國家很多醫療機構推出了個性化醫療方案。個性化醫療(Personalized Medicine),又稱精準醫療,是指以個人基因組資訊為基礎,結合蛋白質組、代謝組等相關內環境資訊,為病人量身設計出最佳治療方案,以期達到治療效果最大化和副作用最小化的一門定制醫療模式。截至2013年年底,可提供個性化醫療的醫院已經遍佈美國。個性化醫療和預防醫學目前已經成為達沃斯經濟論壇、博鰲亞洲論壇等世界頂級戰略會議討論的熱點。海外醫院以先進的醫療技術、完善的治療方案、人性化的服務等優勢成為越來越多人進行體檢、治療的新選擇。今年五月,SOHO中國的董事長潘石屹到美國著名綜合醫院-Mayo Clinic(梅奧診所)進行了全方面體檢,掀起了不少企業家海外就醫的風潮。據統計,近年來出境體檢日益火爆,每年有1000多人赴美體檢、治療,到瑞士、日本、南韓以及台灣等地“體檢旅遊”的達上萬人次,每次醫療花費高達十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個性化醫療在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已有近30年的歷史,但在中國還是全新的事業。與美國70%的人享有個性化醫療服務相比,中國享有這項服務的比例尚不足01%,市場潛力巨大。因此,通過民營資本與海外醫療技術多層次、個性化的合作,發展適合中國精英階層的私人診所、私人網路醫院和個性化醫療體系,必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和新的增長點。

  作為民營資本與海外醫療機構合作的開端,6月25號,美國大唐集團攜美國醫學界精英醫療機構在佛羅裏達州邁阿密共同成立了美國大唐養生健康俱樂部,標誌著中國精英將有機會到世界健康養生基地邁阿密通過世界先進的醫療技術評估身體機能以及有效預防和治療疾病,同時還可以享受其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風景秀麗的自然風光。美國大唐養生健康俱樂部應中國精英階層的需求,專為中國精英設計並提供管家式醫療服務,解決因語言障礙和缺乏高品質服務導致的中國精英赴美就醫的不便,運用先進醫療技術治療心血管、糖尿病、男性疾病和女性疾病等高發疾病,提供預防檢測(生物標記250檢測、重金屬檢測、基因檢測、染色體端粒檢測、物理檢測等)、 生活管理和量身定制修復方案等使潛在疾病不再發生,另外還配備網路醫院、私人醫生、醫務助理、全面中文翻譯、休閒旅遊等服務。

  中國精英階層走出國門去發達國家就醫問藥,只是説明中國對於個性化、預防性醫療市場的需求初見端倪。中國應看準市場發展動向,把中醫的治“未病”技術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先進預防技術和健康管理理念相結合,來滿足中國富有階層對個性化醫療越來越高的需求。這一趨勢必然對我國醫療改革産生巨大的推進作用,其中的個性化醫療必將成為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同時,美國的醫療制度自始至終都為企業家精神所主導。醫生兼具專家和企業家兩種角度,這一點對我國民營資本進入醫療領域有深刻的啟迪意義。相信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采用先進技術和制度的民營醫院建立,降低公立醫院的患者壓力,更好地服務我國人民。“民營資本、企業與政府的合作、以更具成本效益的方式增進公民健康”會成為眾望所歸的 新趨勢。(作者 李善傑)

  作者簡介:李善傑,美國大唐集團執行董事,經濟學博士。曾任瀋陽理工大學校長助理,東北亞開發研究院院長,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理事,民政部緊急救援促進中心理事。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