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南京一批中小企業受益“退稅外包”

  • 發佈時間:2014-08-06 06:33:47  來源:南京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不熟悉的新客戶不敢接,外商想賒賬不敢賒,為了幾千元、幾萬元退稅養一個團隊不划算……在外貿發展大潮中,中小企業始終是走得最艱難的那個群體。

  為了扶持中小企業,今年4月,國家稅務總局發佈公告,批准中小企業與外商簽訂出口合同後,將報關、退稅等一系列流程“外包”給第三方機構。隨即,省商務廳在南京、無錫、常州、蘇州開展首批外貿綜合服務體系建設試點,試點企業共4家,焦點進出口服務有限公司是南京唯一一家試點企業。記者昨天從焦點公司獲悉,他們已開出了首批退稅單,最小金額幾百元,最大的一筆幾萬元。

  背景:産業“跑”在政策前

  這是個先有産業、後出政策的行業。

  國稅總局發佈的《關於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出口貨物退(免)稅有關問題的公告》體現了從“堵”到“疏”的思路轉變。實際上,由於市場存在巨大需求,廣東在政策出臺前已率先邁開步伐探索。阿里巴巴旗下的“一達通”,匯付等平臺已先後通過網際網路為中小企業提供通關、退稅等服務。業內評價,這則公告相當於給遊走在“灰色地帶”的出口退稅仲介“正名”。“一達通”人士表示,公告相當於給他們頒發了“通行證”。他透露:“去年我們退稅23億元,50萬張退稅發票中,面額最小的一張退稅發票只有67元,要是企業自己去退,估計就放棄了。”

  “焦點”醞釀“美國計劃”:手續辦完,次日退稅

  長三角地區的政策探索雖然起步晚,但是作為傳統出口貿易加工基地,挖掘空間是巨大的。

  焦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徐波説:“出口環節複雜、專業性強,企業養專門團隊來做成本很高。國家稅務總局發佈支援政策後,流程順暢多了,截至目前,我們已經幫包括南京在內的全國200多家企業完成了退稅。”

  企業請第三方機構退稅,一大目的是縮短退稅時間。焦點今年的目標是,15天內完成退稅。下一步,如果出口國是美國,退稅還將進一步“提速”。“如果買賣雙方都是認證過的資深、可信的客戶,我們可以墊資退稅,只要出口報關等手續完成,第二天就可以打款。”徐波説。

  第三方機構的另一大用途是幫企業規避風險,接訂單。今年,浙江台州一家做電焊機的中小企業,遇到了一泰國新客戶,客戶提出賒銷90天的要求,先發貨後付款,浙江這家企業覺得風險很大,不敢接。這是個3萬美元的小生意,要是過去,企業掂量掂量,感覺有風險也就放棄了,但是焦點通過評估,發現泰國這家企業信用相當好,促成了這樁交易。

  平臺長久運作

  還要邁兩道檻

  要讓退稅外包平臺真正長久地運作下去,為更多中小外貿企業提供服務,尚有不少問題要解決。

  第一個問題是,第三方機構擔心,他們的責任變大了。根據政策,企業請第三方機構即焦點這樣的外貿綜合服務企業提供退稅等服務,第一個條件是,要將自己生産的貨物“銷售”給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然後,由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再按自營出口的規定申報退(免)稅。

  一夜之間,出口貿易的法律實體變成了第三方機構。第三方機構頓時“壓力山大”——“如果顧客有騙稅行為,板子必然打在我們頭上,但這板子防不勝防啊! ”今年,不少試點的外貿第三方機構提出:外貿平臺無法從根本上徹底遮罩外貿風險,連銀行都還有呆壞賬率呢,政策應該對此設定一個容忍度,比如,容忍平臺百分之幾以內的失誤?

  第二個問題是,出口企業擔心,貨物一“轉手”補貼拿不到了。問題還是出在“銷售”這個詞上:把貨物銷售給第三方機構,雖然這只是個“象徵性”的流程,但是企業的出口額“最終算在平臺頭上”是個不爭事實。

  在法律上,真正的貿易主體變成了第三方機構,出口企業沒有了出口記錄,這絕對是個“悲劇”,因為在目前的政策下面,企業出口滿一定業績,是可以拿到的政府補貼的。“作為平臺,我們不想去貪圖出口業績,政府確實不應該補貼我們平臺,應該去補貼中小企業。我們目前正在和相關部門商討這件事,也希望能出臺政策,解決這個矛盾。”徐波透露。

  本組撰稿 本報記者 張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