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專家解析魯甸地震造成嚴重損失原因
- 發佈時間:2014-08-06 01:31:40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據新華社洛杉磯8月4日電 (記者郭爽)中國雲南魯甸發生6.5級地震,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財産損失。美國專家認為,全球有不少地震之所以造成重大人員財産損失,主要是由於震源淺、震級強以及一些房屋抗震能力不足等原因。
美國地質勘探局地球物理學家陳勝早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此次雲南地震位於中國西南的三江斷裂帶,屬於南北地震帶,是地震多發地區。在這個地方發生這樣級別的地震是不奇怪的。而6.5級的震級已屬於強震範疇。另外,震源深度為12公里,為破壞性較強的淺源地震。加之地震發生在人口稠密地區,就容易造成重大財産損失和人員傷亡。
此外,一些建築抗震能力不足,地震時也容易造成傷亡。陳勝早認為,在地震多發地區,建築物設計應提高抗震能力。從房屋建築結構品質來講,應該有一定的規範和規劃,按照潛在的地震破壞強度來設計,建造具備一定抗震水準的建築。
據介紹,如今在洛杉磯、聖迭戈等位於美國地震帶的城市,所有建築物都遵循特殊的抗震規範修建,大多數民居和普通商業建築都是四層以下、用輕薄木料建造的低層建築。而集中在金融區的高層建築,一般也按照抗震規範建造。美專家認為,提高位於地震帶上的建築品質,可以減少地震發生時的損失。
據陳勝早介紹,他所在的美國地質勘探局也經常進行地震演練,地質勘探局的科學家們也不時會接到公眾來電,回答相關地震防範的問題。他説,儘管具體地震發生時間不可預測,但更重要的是在地震多發地區做好相關防範。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