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殺毒軟體在華格局生變 國産軟體迎來逆襲時刻

  • 發佈時間:2014-08-05 08:26:03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就受制于本土免費策略而處於苦苦掙扎的海外殺毒軟體,再一次遭到重創。隨著昨日中國政府禁用賽門鐵克和卡巴斯基消息的傳出,這兩家廠商在華僅剩的“飯碗”也隨之丟掉。死守固有模式導致長時間水土不服,再加上我國對資訊安全警戒性的提升,海外殺毒軟體在華將面臨著被“掃地出門”的命運。

  政府採購“黑名單”

  昨日,國內外兩大媒體人民日報和路透社幾乎在同一時間透露,中國政府已將美國的賽門鐵克和俄羅斯的卡巴斯基排除在了反病毒軟體提供商的名錄之外。同時,中國政府採購辦公室已經批准使用奇虎360、瑞星、北京江民、啟明星辰、冠群金辰5個國産反病毒軟體品牌。

  ò退夠回應稱,變化只涉及中央政府採購預算範圍內的中央國家機構,地方政府和國家企事業單位等並不在此規定範圍之內。卡巴斯基正在積極跟有關部門進行溝通,希望可以早日重新成為央採網站供應商。而賽門鐵克方面則表示會儘快給出官方回應,但截至北京商報記者發稿前,該公司尚無具體消息。實際上,賽門鐵克在上月曾表示,公司正在與相關部門進行溝通。當時,賽門鐵克發言人稱:“沒有跡象表明,公司的旗艦級反病毒軟體將被禁用。”

  去年,“棱鏡門”曝出美國國家安全局通過思科路由器監控中國網路和電腦,而思科參與了中國幾乎所有大型網路項目的建設。自那以後,我國開始對資訊安全隱患愈發重視。尤其在科技領域,中國政府已對包括思科、IBM、高通、微軟在內的美國企業採取了相應措施,即我國在網路建設的設備採購中,鼓勵優先採購華為等本土設備。前不久,在微軟結束對Windows XP的支援後,為確保電腦安全,中央政府下令禁止使用微軟的Windows 8作業系統。

  工信部中國電子資訊産業發展研究院資訊安全研究所所長劉權曾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指出,自華為等在美遭受安全調查到“棱鏡門”,給我國帶來了新的資訊安全思考。我國在加強自主IT生態系統培養的同時,在一些重要領域必須實現國産化替代,以免留下安全隱患。顯然,中國政府擔心使用國外技術産品而遭到監控,已經開始傾向於使用國內的資訊技術産品。而此次調整的安全軟體供應商名單則是相關部門的最新反應。

  “洋殺軟”在華遭遇過山車

  如同大多數科技企業在華命運,“洋殺軟”在中國市場是個過山車節奏。即便賽門特克、McAfee早在1998年就進入中國市場,但在殺毒軟體的付費時代,瑞星、金山、江民是國內殺軟市場的控制者,“洋殺軟”不溫不火。

  轉機出現在2006-2007年,典型代表即是卡巴斯基,依靠與360安全衛士的捆綁和免費試用策略,俄羅斯殺毒巨頭初嘗勝利的滋味。2007年在艾瑞諮詢的一份市場份額報告中,卡巴斯基在殺毒市場份額躥升到行業第二,僅次於瑞星。賽門鐵克和McAfee也在當時獲得了空前關注,甚至McAfee遲來的中文名“邁克菲”也是那段時間落定的,“洋殺軟”品牌迎來最好的用戶拓展期,一批代理商或其他合作夥伴爭相遞出橄欖枝。

  但形勢在一兩年內急轉直下,隨著2008年360祭出免費殺毒大旗,頻繁衝擊老牌殺毒廠商,中國殺毒軟體市場進入免費時代。金山、瑞星等國産軟體相繼免費,騰訊、百度等更多網際網路巨頭借勢入局,“洋殺軟”則被打了個猝不及防,不僅痛失在華合作夥伴,甚至至今仍未理解“免費”在中國殺毒市場的意義。

  以結果論,至少在中國市場,命運似乎早就為“洋殺軟”的不妥協態度畫下注腳。按照2011年時任卡巴斯基亞太區技術副總裁王南的話:“看不到免費殺毒的明天在哪,”並堅稱:“卡巴斯基未來的發展會有兩個‘不做’,一不做‘依靠網際網路生存’的公司,第二不會做免費殺毒廠商。”目前已經很難獲知“洋殺軟”在華業績。最近的一則消息來自2012年,免費殺毒軟體的競爭讓卡巴斯基在中國市場的份額下降了75%之多。“目前,卡巴斯基在中國的PC用戶總數為2000多萬,而最高時這個數字曾達到1.8億。”

  ?國産軟體迎來逆襲時刻

  根據國際知名調研機構Gartner今年最新數據,全球安全殺毒廠商前四依次是賽門鐵克、McAfee、IBM、趨勢科技,年銷售額均在10億美元以上,如同市場大盤的增長,這些企業多數保持業績上升,且增速普遍高於10%。

  但在中國市場,上述國際巨頭很難擠進前五名。實際上,由於360、騰訊、金山等企業在PC領域市場份額的高度集中,市場調研機構已經不再專門對此進行分析。

  當下,中國安全殺毒市場競逐的重點在於移動業務,在易觀、艾瑞等第三方調研機構做出的手機安全市場分析報告中,市場掌控者依然是360、騰訊、百度、金山等網際網路巨頭級玩家,瑞星、江民等老牌專業殺毒企業甚至已經跌出榜單之外,更遑論“洋殺軟”。

  而以市場分類,大眾消費市場主導行業競爭,政府和企業市場是相對小眾市場,且容易受到大眾消費市場影響。作為“洋殺軟”最後的避風港,政府和企業市場本就面臨360、瑞星等國産廠商的侵蝕,此番又受到政策因素擠壓。

  列入採購名單的360認為,民用市場用戶更關心産品的實際效果和使用體驗,而政府市場更關心産品的可控性和合規性,在這個層面國內廠商的屬性更具優勢,“如果産品不可控,一旦出現不為人知的後門或漏洞,政府將會遭受巨大的損失,因此可控性和合規性的要求是在第一位的”。

  易觀國際分析師王健認為,這對於包括360在內的國內安全軟體提供商來説是一個好消息。馬太效應在安全殺毒市場愈演愈烈,即便政府和企業安全市場未來擁有更大商業空間,但目前弱勢的“洋殺軟”很可能等不到爆發的那一天。“全面實施逆襲的可能性更不樂觀,目前看不到明朗的路子。”

  “刨除政策因素,‘洋殺軟’失敗原因主要在於中國市場的複雜性和免費基調與其付費邏輯存在本質矛盾,‘洋殺軟’沒有支撐免費的網際網路商業模式,即便現在轉向,短期內也很難建立。”王建指出,當技術和業務能力上與國內廠商相差無幾的時候,市場策略變得尤為重要,但“洋殺軟”對此捉襟見肘。

  北京商報記者 張緒旺 吳辰光/文 張彬/製圖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