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券商搶灘主經紀商業務

  • 發佈時間:2014-08-05 06:21:14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截至8月4日,9家上市券商公佈了2014年上半年業績預報,8家凈利潤實現同比增長,其中山西證券國元證券表現突出,凈利潤翻番。分析增長原因可以發現,融資融券、股票質押、約定購回等歸屬於主經紀商業務(PB)的創新型信用交易業務發揮了重要作用。

  隨著基金託管和兩融等創新業務牌照的加速發放,大型券商紛紛向主經紀商業務發力。日前,國泰君安、招商證券、平安證券等多家券商在全國範圍內召開PB業務推介會,大量機構被邀請到場,券商方面交易部、託管部、信用交易部、研究所等一級部門領導悉數到位,重視程度空前。

  “開展主經紀商業務是我國券商在邁向國際投行進程中關鍵性的一步。誰能夠用優質的綜合性服務吸引更多的機構客戶,成為本輪競爭的關鍵。”國泰君安證券總裁助理張志明説。

  何為PB業務

  PB業務可以理解為某個主經紀商為機構提供所有的“管家服務”,包括産品銷售、清算託管、兩融業務、交易平臺、資本引介、種子基金以及專業客戶經理團隊在內的綜合化金融解決方案

  何為PB業務?張志明告訴記者,這可以理解為某個主經紀商為機構提供所有的“管家服務”,包括産品銷售、清算託管、兩融業務、交易平臺、資本引介、種子基金以及專業客戶經理團隊在內的綜合化金融解決方案,以降低機構的運營和管理上的成本和壓力。“簡而言之,投資人只要專注投資,其他都可以由主經紀商來完成。”張志明説。

  從海外發展經驗來看,PB業務更多瞄準有大額量化交易需求的對衝基金。頻繁杠桿化的操作方式能夠為券商帶來更多的利差與佣金收入。而在國內,近兩年來隨著量化交易方式和信用杠桿服務逐步完善,PB業務的發展也有升溫之勢。

  “主經紀商業務對國內券商來説還是個新鮮事物,綜合服務能力還有待提高。對於機構投資者來説,價格是否便宜,資源豐富程度,以及能否提供完備的後臺服務都會影響選擇。”重陽投資總裁王慶表示,在新一輪競爭中,擁有基金託管牌照的大型券商可能會走在前端。

  為何選擇PB業務

  開展主經紀商業務,在為客戶提供綜合服務的同時,也是券商改善自身盈利能力的轉型過程。通過豐富服務品種,有利於券商轉變“靠天吃飯”的現狀

  既能增強收益,也能完善自身發展,主經紀商業務的展開在當下似乎成為有實力券商的“不二選擇”。開展主經紀商業務,在為客戶提供綜合服務的同時,也是券商改善自身盈利能力的轉型過程。通過豐富服務品種,有利於券商轉變“靠天吃飯”的現狀。

  同時,在主經紀商業務模式下,券商如果能夠有效實現資金證券的內部融通,也有利於降低券商自身的融資成本,提高資源的運用效率。比如,針對客戶信用賬戶裏的抵押證券,就有不同使用方法。券商可以選擇為自營業務融券、融給第三方賺取收益或者再抵押給第三方進行融資。最終收益如何將取決於券商打通資源功力。

  在合作對象的選擇上,與券商集合理財和公募基金相比,私募基金創新意願更強,對量化投資的接受程度更大,因此也成為券商爭奪的對象。隨著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和備案制度的實施,未來越來越多的私募基金將醞釀發行新品,合作空間廣闊。據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7月11日表述,截至7月4日,完成備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3563家,管理私募基金5232隻,管理規模1.98萬億元。

  中國資本市場開放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率先嘗試創新業務的機構往往能夠獲得額外收益,因此對於機構創新需求的承接能力也成為券商比拼關鍵。像對接新三板市場、OTC市場、個股期權業務、滬港通、自貿區跨境平臺等多項創新業務,券商需要有相關牌照資格、資本準備和研究實力。

  如何做好PB業務

  一是從客戶適當性管理和授信方面控制風險;二是降低交易層面風險;三是對公司整體流動性加強把控

  “既然要提供所有服務,就需要相關券商有強勁的綜合服務實力,系統、平臺和資源不能出現明顯的短板。”國泰君安證券託管部、外包服務部負責人張謙介紹,以PB業務的IT服務系統為例,想要做到令人滿意已不容易。操作速度的快慢,在股票、期貨賬戶之間的切換效率,按交易模型操作的準確性直接影響著機構投資者的收益,某些時候甚至對交易成敗起到決定性作用。“擁有高等級數據中心的券商,還可以為機構提供複雜産品設計、虛擬子賬戶估值、高水位法計提業績報酬、單個投資者單筆計提業績報酬和投資收益等個性化的服務。”張謙説。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擔憂,急速推進的創新和跟不上趟的監管可能加大系統性風險。“國外PB屬於獨立的業務部門,相較國內有更高的風控、合規要求。”國泰君安證券交易部董事總經理華光告訴記者。

  對此,中金董事總經理何華建議,參考海外成熟模式,開展主經紀商業務主要從3個層面實現風險管理。一是公司層面從客戶適當性管理和授信方面控制風險;二是在交易過程中反覆尋價、核算和控制保證金比例,降低交易層面風險;三是對公司整體流動性加強把控,合理控制各個業務總規模及投融資比例。

  “目前各券商PB業務屬於找客戶階段,很難保證券商能主動把控風險,在前期融資融券業務中就曾出現對投資者適當性監管和平倉要求的走樣。”對此,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建議,監管部門能夠儘快建立統一合規要求,降低風險帶來的衝擊。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