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7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信託發展需回歸正途

  • 發佈時間:2014-08-05 06:21:07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目前,信託公司的生態環境已發生重大改變,過去賺快錢的模式已無法持續。

  經濟增長趨緩和結構調整的背景下,信託業面臨的風控壓力在增大;資管市場競爭加劇,信託的制度紅利被稀釋,過往支撐信託業快速發展的融資信託業務模式面臨巨大挑戰。與此同時,監管層對於信託的監管在不斷深化。

  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指出,要疏通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血脈”,降低社會融資成本,規範同業、信託、理財、委託貸款等業務。這也對信託業的發展以及信託服務實體經濟提出了新要求。

  傳統發展模式難以為繼、監管深化以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也有了新要求,信託業轉型發展到了關鍵時期。回歸正途,已是必然選擇。

  作為第二大金融業態,信託業為實體經濟“輸血”是應有之義。基於信託制度的靈活性,以及風險控制手段的多元化,信託可以引導資金進入銀行信貸資金不願、不宜介入但實際風險可控的領域。

  基於服務投資者、服務實體經濟和服務民生,監管層指明瞭信託業轉型的6個方向。比如,研究推出債權型信託直接融資工具;大力發展真正的股權投資;鼓勵開展並購業務,推動産業轉型;積極發展資産管理等收費型業務,鼓勵開展信貸資産證券化等業務;探索家族財富管理;大力發展公益信託等。信託業堅守“受人之托、代人理財”的金融功能,回歸管理人、受託人角色,可以充分發揮信託工具優勢,盤活存量信貸資産,助力經濟結構調整和産業升級。

  在規模增速放緩的背景下,信託公司不僅要把此前在風控、管理等方面的“欠賬”及時補上,還需調整戰略規劃,基於自身資源稟賦,在特定領域裏深耕細作,沉下心來去了解行業、了解産業、了解客戶,堅持差異化、特色化發展,培育核心競爭力。與此同時,産品創新也需“實至名歸”,而不是為了規避監管。

  成立於1979年的我國現代信託業,起初更多承擔了籌資平臺的功能,無財可理的信託機構在發展的前20年“除了信託,什麼都做了”。伴隨著清理整頓和相關法律法規的出臺和完善,信託業推倒重來,“洗心革面”之後朝著“受人之托、代人理財”的本源業務不斷探索和推進。

  信託業前20年發展亂象也是因為法規和制度的缺失,法律體系不斷完善有助於信託業的順利轉型和健康發展。監管層監管理念、監管思路和監管策略也需與時俱進,為信託業的轉型發展劃好航線,讓信託公司在市場的海洋中向著燈塔航行。

  雖然信託公司已積極探索適合自己的轉型路徑,但也要看到轉型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期間會面臨諸多挑戰,需要有恒心、耐心和信心。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