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全球經濟不應盲目悲觀
- 發佈時間:2014-08-05 06:21:24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禹 洋
日前,就全球經濟走勢相關問題,記者採訪了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
記者:對於全球經濟走勢,您作何判斷?
陳鳳英:總體來看,我認為IMF的報告對於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期過於悲觀。綜合當前經濟發展形勢,我認為,2014年全球經濟應該是穩中有升、低開高走,四季度增速有望加快。這樣的判斷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首先,國際貿易和投資增長勢頭迅猛,支撐實體經濟穩步復蘇,給各國實體經濟注入了一劑強心針,為出口增長和就業持續恢復打下基礎。其次,發達國家普遍維持相對寬鬆的經濟政策,將繼續推動全球經濟復蘇。美國不會輕易上調目前的零利率;歐洲利率水準已經降至負值;日本不斷推出新的經濟刺激計劃。這些發達國家的寬鬆貨幣政策,不僅有助於其自身的經濟復蘇,也有利於新興經濟體在更長時間內保持充足的資本供應,為結構性改革做好準備。第三,從長期發展來看,各國的經濟結構調整將進一步釋放市場活力,有利於經濟發展。
記者:您認為,全球經濟復蘇還存在哪些障礙?
陳鳳英:股市、債市等虛擬經濟反彈過快,令人擔憂。在實體經濟復蘇依舊脆弱,製造業發展仍面臨諸多問題的情況下,歐美股市迅速反彈,尤其是美國股市不斷創出新高。這背後主要是寬鬆貨幣政策創造的市場流動性在支撐,有虛高的成分在,增長不可持續。一旦泡沫破裂,很可能引發股市、債市大跌,導致企業融資困難,影響本就脆弱的就業市場,進而引發消費下降,制約企業生産,令經濟再次陷入惡性迴圈,從而誘發新一輪的經濟調整。
另一大隱患是美國量化寬鬆政策的變化。量化寬鬆的退出將改變新興經濟體的外部市場環境,結束廉價資本大量流入的局面。大宗商品的價格下跌,將對那些主要依賴外商投資和初級産品出口的新興經濟體造成衝擊,迫使它們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步伐。此外,地緣政治衝突也將增加全球經濟下行風險。但我認為,只要各國加強溝通、積極應對,這些風險不會對全球經濟增長造成嚴重威脅。
記者: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發展中國家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
陳鳳英:發達國家經濟復蘇的尾部風險依舊是發展中國家面臨的最大挑戰。隨著發達國家經濟逐步走出低谷,資本會往發達國家回流,貿易壁壘、投資保護等危機期間暫時得以緩解的不利因素將會再次露頭,對通脹壓力與經常賬戶赤字並存的一些發展中國家造成更大壓力,增加結構性改革的難度。
儘管存在風險,但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整體發展形勢依舊樂觀,後發優勢明顯:一是勞動力供應相對充足,人才優勢凸顯。發展中國家新增勞動力數量明顯高於發達國家,且勞動力素質不斷提升。二是抵抗外部風險的能力顯著提升。這主要體現在外匯儲備和內需的增長上。經濟快速增長使發展中國家積累了一定的財富,外匯儲備的大幅增加提升了抵禦國際金融風險的能力;國內需求的穩步提升則減少了對出口市場的依賴,降低了國際貿易中的風險。最近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和外匯儲備基金的建立,也是發展中國家共同抵禦外部風險的很好體現。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