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社會規律推動包容性發展
- 發佈時間:2014-08-05 05:00:00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遵循社會規律的包容性發展,首先有賴於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的建立,為人民提供通過努力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上不封頂”;同時,還有賴於政府重視改善民生,注重制度建設,兜住民生底線,保障人民的基本民生需求,“下有托底”
孩子們擁有良好的受教育機會,年輕人可以通過努力改善生活,年長者過著有保障的晚年。這樣的社會中,人們有個信念,那就是“希望”。
這美好的信念,需要以國家的經濟發展作為支撐,更需要一個合理的機制,可以讓人民共用經濟發展的成果。
7月29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發展“必須是遵循社會規律的包容性發展”。相比于單純追求經濟增長,遵循社會規律的包容性發展更多地強調把“人的發展”統籌到“發展”的概念中,使經濟發展更有利於人的發展,更好地平衡社會利益、調節社會關係、規範社會行為,使我國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在國家治理層面上,應通過創造公平有效率的競爭環境,併發揮社會政策的保障作用,讓各個階層的社會成員都能共用到經濟發展的成果。
包容性發展,首先有賴於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的建立,為人民提供通過努力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上不封頂”。
包容性發展倡導的是機會平等,其著眼點強調的是競爭環境的公平,並非絕對平均主義。只有讓各個階層的人們可以憑藉自身努力,相對公平而充分地參與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進程,並分享發展成果,有希望實現向上流動,才能使社會在包容性發展中保持穩定,並充滿活力。
新一屆政府施政伊始,便承諾要對社會領域的相關改革進行推進,促進社會的縱向流動。比如説逐步提高重點高校中農村學生的比例,讓更多勤奮好學的農村孩子感受到希望。目前,效果已初步顯現:2013年貧困地區農村學生上重點高校人數比上年增長8.5%,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正在實施中。
在推進新型城鎮化過程中,以人為本,更加注重人的城鎮化。以戶籍改革為例,中國延續幾十年的城鄉分割的戶籍壁壘,造成城鄉居民在競爭環境中存在差別,如今這種壁壘正在消除,農業與非農業戶口的區分已經取消,身份上的統一已經實現。隨著改革的深入,城鄉居民將逐漸實現平等享有公共服務和社會福利待遇。
包容性發展,還有賴於政府重視改善民生,注重制度建設,兜住民生底線,保障人民的基本民生需求,“下有托底”。
政府竭誠盡力,始終把改善民生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建機制、補短板、兜底線,民生工作推進紮實有力。就業是民生之本,在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今年上半年我國城鎮新增就業737萬人,完成全年預期目標的70%以上;收入是民生之源,2013年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7%,農村居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實際增長9.3%,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650萬人,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繼續縮小,城鄉居民收入與經濟同步增長,廣大人民群眾普遍感受到得實惠;社保是民生之基,世界上最大的社保體系在我國建立,“全民醫保”已基本實現,並建立了全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住房保障機制逐步完善,今年將新開工保障房700萬套以上,其中各類棚戶區470萬套以上,翹首以盼的住房困難群眾有望早日遷入新居……
在“上不封頂”的社會中,人民群眾的能動性、創造性得以更充分地發揮,人力資源素質得以提高,科技競爭力增強,為推動經濟提質增效提供動力源泉。
而“下有托底”的環境中,人們減少了後顧之憂,社會才能更加穩定,人們才敢更大膽地消費,從而增強內需的拉動作用,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
人的發展與經濟的增長就像兩個緊密咬合的齒輪,彼此帶動。所以,千方百計促進人的發展,不僅是對人民福祉、利益的滿足,也是對經濟發展核心競爭力的提升。人的發展沒有止境,為促進發展所做的努力也未有窮期。隨著我們對社會規律的認識進一步加深,包容性發展的制度設計進一步完善,一個觸得到的美好中國正一步步貼近!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