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守住生態底線,做到“五個決不能”

  • 發佈時間:2014-08-05 05:33:27  來源:重慶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生態文明關乎國運、惠及子孫,是韆鞦萬世之大業。重慶地處三峽庫區腹心地帶,是長江流域重要的生態屏障和全國水資源戰略儲備庫,生態區位十分重要。全面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既是我們義不容辭的重大責任,更是重慶科學發展的內在要求。要樹立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和底線思維,走綠色發展、低碳發展、迴圈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之路,做到“五個決不能”。

  一是決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追求一時的經濟增長。經濟發展與生態環保辯證統一、相輔相成,經濟發展離不開良好生態環境的支撐,以破壞生態為代價的GDP,是“病態”的GDP,不可能長久。我們抓發展搞建設,都要守住生態底線,在生態環保問題上不能越雷池一步。

  二是決不能以犧牲綠水青山為代價換取所謂“金山銀山”。重慶自然生態條件得天獨厚。一江碧水、兩岸青山,才是我們真正的“金山銀山”,如果為一時一地經濟發展而犧牲了生態環境,就會犯不可糾正的歷史性錯誤,花再多的錢也於事無補。因此,要牢固樹立保護中發展、發展中保護的理念,念好“生態經”、打好“綠色牌”,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

  三是決不能以影響未來發展為代價謀取眼前利益。“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只顧當前不顧長遠,為了短期繁榮而不顧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肆意開發,“吃祖宗飯,斷子孫路”,是很愚蠢的。要徹底摒棄“先發展後治理”的認識和做法,把生態文明建設理念、原則、目標等融入到所有工作的各方面全過程,未雨綢繆,防範在先,努力實現永續發展,為子孫後代留下美好家園。

  四是決不能以破壞人與自然關係為代價獲得表面利益。古人倡導“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就是講人與自然要和諧共生。如果我們只追逐眼前利益最大化,違背自然規律,嚴重破壞生態環境,必將招致大自然無情的報復。要時刻保持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促進人與自然共生共存、共同發展。

  五是決不能對突出問題束手無策、無所作為,對苗頭性問題疏忽大意、無動於衷。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既要花大力氣、下大功夫解決好群眾關心的、反映強烈的環境問題,給群眾創造天藍地綠水清的環境;又要加大生態環境監測力度,防微杜漸,對苗頭性、傾向性生態環境問題做到早發現、早處理,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