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一次“牽手”引發的“放大效應”

  • 發佈時間:2014-08-05 03:31:42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呂兵兵 通訊員 臧德三

  7月上旬,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方城鎮的8000畝農業綜合開發中低産田改造項目,順利通過了省市聯合專家組驗收。驗收現場,一位評審委員點出了項目成功的關鍵:“項目與農校對接基地建設結合得好。項目改善基礎條件,基地推動了土地流轉,引進了新型經營主體,解決了市場銷售。於是,現代農業園區拔地而起,農民就近變成了産業工人,項目的效應放大了。”

  走進這個農校對接示範園,映入眼簾的是兩片水塘,在水塘盛開的荷花中間,幾隻鴨子在水面上劃著悠閒的水紋。水塘周邊,種滿了各種各樣的蔬菜。“品類很多,早上從這裡摘下來,大學生中午或者晚上就能吃上了。”示範園項目經理閔祥華高興地説。

  據閔祥華介紹,農校對接示範園于2013年初啟動建設,一期流轉土地面積500畝。建設初期,就遇到了難題,基地附近沒有水源,打了兩口130米左右的深井,但就是出不了水。這時,恰巧趕上區農業綜合開發辦來這裡進行項目論證。據專家稱,這裡地下800米都是岩層,不適合打深水井,只能根據實際情況,新建或擴建大口井以充分利用地表水和淺層地下水。

  “這次論證啟發了我們,如果項目實施能夠與農校對接基地建設結合,就能夠實現一舉多贏,充分放大資金效應。”區農業綜合開發辦主任劉光華説。

  2013年啟動的方城鎮0.8萬畝中低産田改造項目,主要目的是對納入改造範圍的農田進行水利、農業、林業、科技等綜合配套,從整體上改善農業生産條件,提升生産能力。農校對接基地建設,由山東鼎益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來承擔,一期工程投資2.1億元,遠期投資8.6億元,將建設4200畝的核心示範園區,帶動周邊高效農業發展。

  劉光華這樣分析結合的好處: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有一定的實施標準,有的要佔用土地修路通渠,農民不一定接受,有的要打破原有的土地格局,整片推進,農民分散的地塊成為最大障礙,而基地建設推動了部分土地的規模化流轉,實現了“先流轉後開發”;項目實施主要改善的是項目區的農田基礎設施,這也是園區建設迫切要解決的,能夠幫助新型主體發展壯大,迅速走上正軌;項目建成的工程,可以移交園區管護使用,能夠解決建後管護難題,使項目資金的效應得以充分發揮。

  項目在前期充分調研的基礎上,與園區建設的需要結合,進行了規劃設計,重點放在了水利、道路和林網建設上。經過一年的改造,共配套淺層水井30眼,維修擴建大口井4眼,新建電灌站8座,埋設低壓輸水管道47公里,新建橋涵400多座,開挖疏浚排水溝39公里,整修機耕路21.3公里,建設農田防護林400畝、苗木1.3萬株。

  項目的實施加快了園區建設速度。“有了水源保障,我們今年又增建了9個大棚,從壽光聘請了技術員,年産優質蔬菜達400多萬公斤,與齊魯大學、臨沂大學等省內高校鞏固了合作關係。近期,我們還將建設冷鏈物流基地,方便與更多高校食堂的蔬菜流通。”閔祥華説。

  項目區的農民成為最大的受益者。“以前地頭路窄,坑坑洼洼凈是泥。現在,路加寬整平了,原來的半截子路也都通開了,收割機好進來,三輪車往家拉麥子也好走多了。”大官莊村村民李冠芹説。農忙之餘,李冠芹還到農校對接示範園打工,每月能賺大約2500元的工資。小莊子村劉宗靜説:“個人種一畝地,一年到頭也就掙個千把塊錢,還不如把土地流轉給園區,光流轉費就1000多,我還能出去打工賺錢。”

  目前,項目區已經形成了6500畝的優質糧食基地、1000畝的優質蔬菜基地和500畝的苗木種植基地;推動項目區土地流轉面積2600畝,帶動農民每人平均增收1200元。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