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政府補貼一定要公開透明”

  • 發佈時間:2014-08-05 02:31:18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我們不需要國家的産業政策扶持!只要有公平競爭的環境,企業自己就可以做好!”2014年7月,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在總理座談會上這樣表示。對此,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任浩寧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政府補貼仍有必要存在,但如果不是因為國企從事服務性、基礎性工作産生虧損而補貼,那麼政府對其補貼就會影響市場正常競爭。他認為,對於石化、基建、電子領域等有能力自負盈虧的項目不應再給予補貼。

  “補貼應公開透明”

  新京報:目前,我國政府對於企業的補貼政策林林總總。補貼的目的是什麼?

  任浩寧:政府補貼的目的主要是支援産業發展,支援企業發展,以及為當地創造較好的就業環境。産業方面,一般涉及朝陽産業、新興産業、高新技術研發,也有紡織類、煤炭類等傳統行業,只要是在當地有一定的影響力,就可能拿到補貼。

  新京報:曾有人統計過,A股市場上,七成補貼最終流向國企。同時,部分企業的補貼過程中,容易出現尋租等滋生腐敗的行為。政府資金是否應該更多地用於公共事業,而不是補貼企業?

  任浩寧:補貼還是有必要的,在各個國家和産業中都存在補貼。但要注意的是,補貼一定要遵循兩個原則,一是預算機制。年初政府做好預算後,如果實際的補貼支出超出預算,就要進行詳細的登記和審查。另外,補貼一定要公開透明,至少要讓納稅人和當地同一領域的企業知道,錢補貼給誰了,為什麼補給它,補給它有沒有效果等。

  “補貼肯定影響市場競爭”

  新京報:A股市場上,許多企業的凈利潤還沒有獲得的政府補貼多。對於這種情況,政府補貼是否阻礙了資本市場上的優勝劣汰?

  任浩寧:這個現象在我們國家的資本市場上是比較嚴重的。很多地方性國企,就算虧損,也可以靠補貼扭虧為盈。只有地方性國企的真實業務收入和資金流全面公開,普通投資者才可以了解真實情況。我們現在看得到的,是地方政府和地方國企願意讓我們看到的,還有不願意讓我們看到的,這部分才是關鍵。

  按照不同標準,補貼可以進行分類,比如看到的和看不到的,也就是顯性補貼和隱性補貼。顯性補貼也就是有産業支援政策等明文規定的補貼,隱性補貼就是以各種其他名目進行的補貼,比如環保政策、就業、通過稅收反補等等。

  新京報:這樣去補貼企業,會不會影響市場的公平競爭?

  任浩寧:肯定會影響市場的正常競爭。但這個問題目前很難根治。設立國企、央企的初衷,是需要它們為國民經濟保駕護航,應該更多地去做一些服務性的工作、基礎性的工作。如果國企、央企是因為服務性、基礎性的工作産生虧損,那麼政府給予補貼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不是出於這個目的,你給它再多的補貼,企業只會形成補貼依賴。

  新京報:有些資源壟斷行業的企業,本身已經是行業巨頭,獲利頗豐,但因企業部分項目符合補貼政策,依然享受著大量政府補貼。這是否會讓市場競爭走向無序和壟斷?

  任浩寧:無序和壟斷確實存在,但好消息是,今年我國深化改革的路線已經很清晰了。一方面是國企、央企的深化改革,包括混合所有制、職業經理人制度、上市公司平臺整合等,這些是促使國企、央企在股權層面、管理層面等進行一個深刻的調整。同時,中央巡視組對能源行業等領域,涉及項目審批、資源開發的審計力度非常嚴格,而且這樣嚴格、高效的審計力度可能會一直持續,補貼尋租等今後就沒那麼容易了。

  “政府補貼應有獨立監管”

  新京報:還有一些高新技術行業,比如風電、光伏,許多企業的精力往往用在如何迎合政府的補貼政策上,而不是研究市場、創新産品。在國家需要和市場選擇之間,政府的資金扶持應該如何使用?

  任浩寧:業內有種説法,會哭的孩子有奶吃。有的企業去報項目的時候,把項目裝扮得光鮮亮麗,補貼就拿到了。有些企業實實在在做事,資金卻到不了它們手裏。所以,政府的補貼資金應該交給專業的人士來打理,政府部門確立好補貼的標準,比如風電、光伏,應該按照發電量進行補貼,由電錶記錄,沒辦法造假。

  同時,審核項目時,需要政府相關部門與行業協會等緊密溝通,形成獨立的監管體制,避免尋租行為的産生。此外,如果企業騙補,應將其列入黑名單,要求企業把曾經獲得的補貼返還,並施以重罰。

  新京報:哪些行業目前已經不那麼需要補貼了?

  任浩寧:首先不需要補貼的,國企和央企有能力自負盈虧的項目,比如石化領域、基建領域、電子領域。第二個,除了滿足高新技術創新等條件之外的上市公司,目前部分地方政府為了扶持上市公司,給予了各種不應該有的補貼,而且在財表中看不到。第三個,民營企業基本都可以自負盈虧的領域,也不需要補貼。

  新京報記者 趙嘉妮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