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為造福腦出血患者
- 發佈時間:2014-08-04 06:00:08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傳統的腦出血手術因為需要開顱,風險很大,患者非死即殘的後果,在神經外科大夫看來是較常見的事情。這個慣常之事,卻讓神經外科大夫李廣成很揪心:“有沒有一種辦法可以讓這種手術的風險降到最低,為腦出血患者造福?”從1998年工作開始,他就不停地思考研究,卻始終沒有找到答案。
2003年,李廣成被青島市經濟開發區第一人民醫院派往北京中日友好醫院進修。一款日本進口的碎吸器吸引了他的目光。他想,這款設備能不能應用到腦科手術中去呢?突發的靈感讓他內心涌現出抑制不住的激動。於是,一有時間他就查資料、設計方案。
功夫不負有心人。那些不分晝夜的奮鬥終於結出了果實——平衡灌洗碎吸理論。“我當時就想製造一種手術機器人,不開顱,用兩個連接導管的針頭分別刺入顱內淤血區,一個灌入清洗液,另一個吸出淤血碎片,既清除腦組織內的固態血腫塊,又避免對腦組織的損傷。”李廣成説。
心動不如行動。為了將想法變為現實,他開始參加各類展會,通過各種途徑尋找對他的想法感興趣的醫療器械廠家。他常常利用週末和假期到外地出差,北京、深圳、瀋陽、昆明,天南地北跑了個遍。“我的想法很簡單,只要把産品做出來,造福腦出血患者就行,完全沒想過賺錢”。然而,由於目前國內這種技術尚屬首創,很多醫療器械公司都不願意合作。“我都記不清楚自己遭受了多少次拒絕和白眼。”李廣成説。
2010年,李廣成下定決心要把這個事情做成功。在妻子的鼓勵和支援下,他抵押了自己的房産,加上四處借貸,共湊了200多萬,在北京註冊成立了梅德厚普醫療科技有限公司。
一次很偶然的機會,李廣成認識了在海信上班的電氣工程師張文勇。張文勇看了設計圖後連聲説好。便利用業餘時間幫助生産部件,後來乾脆辭職全心投入研發。前來加盟創業的還有昔日大學好友代濺泳,注塑工藝師劉健等。“我們越做越感興趣,所有的資本都是自己湊的,現在大概有400萬元了。”代先生説。
2010年12月,第一代樣機出爐,梅德厚普在青島申請了發明專利,將這些成果保護起來。目前,他們已經申請各類專利22項,其中PCT國際發明專利6項。最近正在研究電磁導航——通過刺針直接將腦部資訊導入電腦,手術誤差可精確到2毫米,實現更加精確的腦穿刺。
在去年9月舉行的第二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北京賽區的比賽中,他們獲得了初創組一等獎。這一填補世界腦出血手術技術空白的“顱腦手術機器人”,已經進入相關部門的醫學儀器檢驗檢測階段。“這個月我們將到青島做動物實驗,預計明年能通過臨床試驗,到時候就可以開工生産啦!”李廣成驕傲地説。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