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方案增益世界 供給利享全球

  • 發佈時間:2014-08-03 03:34:29  來源:成都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1

  中國方案

  向世界展現中國智慧和胸懷

  “今後所有澳大利亞企業都可以直接使用人民幣進行交易,而中國夥伴也能更自如地用本國貨幣與澳方交易,”對於幾天前剛剛在澳啟動的人民幣清算系統,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首席執行官庫帕給出簡練的描述。

  由中國銀行和澳大利亞證交所共同開發的人民幣清算系統7月28日宣告運作。在澳的生意人們可通過這個平臺,便捷地實現人民幣結算,還可在可預見的未來享受到人民幣債券、期貨等金融産品結算服務。

  “人民幣正在開啟盛大旅行”,英國《衛報》在一篇文章中感慨。近兩年來,人民幣受到越來越多企業和國家的熱捧。國際金融協會7月的報告説,人民幣過去一年在全球的使用率翻了一番還多,與瑞士法郎並列全球第六大支付貨幣。中國央行數據也顯示,今年上半年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同比增長37.3%。

  迄今已有24個國家和地區同中國簽訂貨幣互換協議,總額超過2.7億元,其中僅2013年的互換協議金額就達1.1億元。今年以來,央行還與法國、盧森堡等5國簽署人民幣清算合作備忘錄,一個散佈于香港、新加坡、首爾、倫敦、法蘭克福等城市的人民幣離岸中心矩陣正在成形。人民幣作為一種新型“中國製造”,登上全球舞臺。

  貨幣觸角向外延伸,是中國契合全球經濟結構性需求的結果,更是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對全球經濟貢獻水準和層次的躍升。正如海外不少專家所言,人民幣如今迅速成為“全球公共品”,並非中國單方面努力所能實現,其動力植根于國際經濟秩序的深層調整,得益於中國與各經濟體的高頻互動。

  “2008年金融危機,表明原來的國際金融貨幣格局存在重大缺陷,”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陳雨露説,“美國以佔全球20%的經濟總量,要承擔52%的國際貨幣這種公共産品供給,顯得有心無力。這兩年,歐洲多個國家主動爭取人民幣産品,表明人民幣國際化是國際市場需求,中國的做法可看作是對這種需求的呼應。”

  這種需求的出現並不突兀。金融危機6年來,全球處於緩慢、不均衡復蘇當中,多極化趨勢更為明顯。發達國家整體缺乏活力和重大突破,而中國等新興國家經濟輻射力漸寬,但也面臨新的發展瓶頸。從歐洲到非洲、拉美,要求優化國際經濟秩序、變革治理架構的聲音四起,不少國家希望逐步擺脫對美元的過度依賴。

  不少專家指出,金融危機後的新一輪全球化,主要特徵是從過去以尋求市場開放為主,向制度深化、框架重塑、權責再配方向轉變。近年來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PP)等自貿談判層出不窮,即為明證。這種新全球化,不僅是人民幣邁向國際的驅動力,更是中國應有作為、大有可為的新地域。

  如何順應全球新形勢?新一屆中央決策層履新以來,用一系列重大佈局和戰略創新,作出了回答。越來越多的“中國方案”“中國智慧”呈現於世人面前。

  上月的金磚國家峰會上,中國、俄羅斯等5個金磚國家宣佈成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金磚銀行)與應急儲備安排,旨在為發展中經濟體提供基建融資和金融防火牆。這兩大國際新機制從無到有,中國無疑是最重要的推動方之一。

  加拿大國際治理創新中心全球經濟主任研究員隆巴迪説,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改革進展緩慢的背景下,兩大機制有助於金磚國家發揮日益增強的經濟力量。而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金磚銀行將成為中國更宏大戰略的一部分。

  這個宏大戰略,就是中國領導人倡導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發展夥伴關係。近幾年,中國連續實施開放戰略佈局,提出“發展創新、增長聯動、利益整合”,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再平衡和國際格局再優化的積極力量。

  “中國方案”展現中國智慧和中國胸懷。在新一輪全球化中,中國將以新的角色登上國際舞臺——不再局限于向世界供應物美價廉的産品,而是借助其實力與影響力,向世界貢獻更多的經貿合作解決方案,提供更多促進全球共生共榮的國際公共産品。

  正如西班牙中國問題專家胡利奧·裏奧斯所説,中國提出了一系列包容性戰略,讓他國分享中國崛起的成果,將自身發展成為推動亞洲和世界繁榮的積極因素。“中國方案”正推動全球經濟向著均衡、普惠的方向不斷前進。

  2

  中國需求

  “全球最佳的消費故事”

  世界第四大鐵礦公司、澳大利亞福蒂斯丘金屬集團一度因中國等新興國家需求放緩而前景堪憂。包括古馳、路易·威登等奢侈品牌也都倍感寒意,紛紛放緩在華擴張的腳步,世界著名製表商瑞士愛彼手錶公司首席執行官弗朗索瓦·貝奈米亞説:“中國的淘金熱結束了。”

  是中國消費者收緊錢包了嗎?英國《金融時報》的一篇文章並不這樣看。文章説,自2011年以後,中國消費支出的年增量和增長百分比都高於美國、德國和日本,中國事實上依然擁有“全球最佳的消費故事”。

  消費已悄然成為拉動中國經濟的關鍵力量。日前披露的中國經濟“半年報”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最終消費對國內生産總值(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4.4%,拉動GDP增長4個百分點。從産業結構看,第三産業比重持續提升。上半年,第三産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為46.6%,高於第二産業0.6個百分點。

  富裕起來的中國人對物質文化的需求和對商品品牌的需求更加多樣化。以拉美地區的産品為例,巴西和哥倫比亞的咖啡、墨西哥的科羅娜啤酒、烏拉圭的牛肉、厄瓜多的香蕉和智利的葡萄均已成為很多中國人生活的一部分,衝擊著人們的味蕾和嗅覺。

  隨著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出國旅遊、購物已成為中國人的習慣。世界旅遊組織的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以近一億人次出境旅遊,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境客源市場,中國遊客的境外旅遊消費達1020億美元,一舉超過美國和德國。

  可見,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過程中,中國需求“不降反增”。經濟的轉型升級,擠出了畸形消費的泡沫,卻擴大了正常需求的市場,主要來自中國中産階級的消費力量,更加穩定,也更可持續。波士頓諮詢公司日前發佈的調查報告顯示,中國消費者們適應了經濟增長的新形勢,對消費前景更加樂觀。

  中國釋放如此巨大的消費潛力,既是經濟轉型升級的結果,也是一系列改革紅利的體現。中國回落的通脹和增加的收入,提高了百姓的購買力,而扶持小微企業、吸納就業、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又為促進消費創造了前提。高盛高華中國經濟學家宋宇預計,中國經濟在第三季度將進入“高增長、低通脹”的短週期最佳組合狀態,這將為改革提供更多空間,而改革加速又將提高中長期增長潛力。

  國務院決定在鐵路、港口等基礎設施領域向社會資本開放,在宏觀上優化投資結構,提高經濟內生動力;進一步提高小微企業徵收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的實施範圍,在微觀上定向調控、精準發力,激活企業活力、吸納就業;統籌推進戶籍制度改革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在社會上推進公平公正,惠民利民、改善民生。

  而日益增長的“中國需求”也為世界經濟的發展和再平衡輸入正能量,從低端産品到高端産品,從貨物需求到服務需求,中國人的消費層次、方式和結構都在朝著價值鏈上端移動,而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動了全球相關産業轉型、升級,對全球經濟具有積極正面的溢出效應。

  美國耶魯大學傑克遜全球事務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史蒂芬·羅奇説,中國釋放消費潛力並對市場競爭更加開放,將為世界提供巨大機遇。如果中國繼續保持對外國進口的開放政策,中國需求將繼續成為吸收其他國家産品和服務的重要來源。

  3

  中國供給

  為全球帶來源源不斷的實惠

  新一屆中央決策層履新以來,穩步推進簡政放權,為小微企業減稅減負,為實體經濟提供金融扶持,通過改革的加減法不斷釋放企業活力,同時確保經濟運作于合理區間。

  一些海外專家指出,經過30年經濟發展的積澱,“中國供給”正呈現出三個層次:對於希求改善生活水準的發展中經濟體,中國企業提供了物美價廉的高附加值産品;對於處於上升期的新興經濟體,中國的裝備、技術和建設經驗可滿足其日益旺盛的基礎設施升級換代需求;對於發達經濟體,中國富有活力的創新型企業為其提供了獲得豐厚資本回報的機遇。

  “感謝中國工程師為我們修了高鐵!”土耳其人阿巴斯興奮地告訴記者。搭上首都安卡拉開往伊斯坦布爾的“東方快車”,他每週一次的旅行得以由7個小時縮短至3個小時。這條高鐵由中國鐵建公司牽頭並聯合中國機械進出口公司以及土耳其兩家公司共同修建,是中國企業在海外組織並承攬實施的第一個電氣化高鐵項目。

  鋻於基礎設施項目所需資金多、週期長,公共部門往往需要發揮引領作用,中國順勢而為,提出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主張並推動建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旨在為發展中經濟體基礎設施項目的投融資提供保障和支撐。

  數據顯示,中國政策性金融機構2013年為新興市場國家政府和企業所提供的貸款總額已超過了世界銀行,與2011年相比,總額增加了60%。中國以實際的行動參與亞洲和非洲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建設,贏得訂單也收穫信任。

  對發達經濟體而言,轉型中的中國當然是獲得豐厚回報的熱土。9月中旬,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可能迎來一場史上最大規模IPO(首次公開募股),而這場資本盛宴的主角便是中國電子商務集團阿里巴巴。此前,中國網際網路企業就已掀起一輪赴美上市潮,京東、新浪微網志、聚美優品、途牛旅遊網等都獲得資本市場熱捧。路透社預計,今年在美國上市的中資企業數量可能達到30家,創下近3年以來的新高。

  西方投資者看好中國企業,而中國的企業家精神也將激活全球商業和技術創新,中國製造已走遍世界,如今“中國創造”也正在全球佈局。正在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的中國,正與全球不同層次的需求深層對接。“中國供給”也將以更新的面貌,給全球帶來源源不斷的實惠。本組文圖均據新華社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