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走“後門”誰之過
- 發佈時間:2014-08-01 07:34:00 來源:廣州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後個人電腦”時代,手機已是真正意義上的個人資訊終端,用戶的生活點滴幾乎都被記錄其上,因此當這個終端出現問題,後果就不只是損失一部手機那麼簡單。資訊安全監管方面的缺失,讓這個問題被長期忽視。
蘋果公司日前發表聲明,承認其熱銷手機産品iPhone的作業系統iOS具有“診斷功能”,即可以讓資訊技術部門、開發者等獲取必要資訊、解決技術問題。這個此前從未公開的功能,被眾多業內專家和媒體稱為系統“後門”,並引發了用戶對資訊安全隱患的擔憂。
進行“診斷”無可厚非,但蘋果聲明中沒有説清的一點是,為什麼這麼重要的一個功能一直隱瞞不説?此外,這些所謂必要資訊涵蓋的範圍到底有多大?
曝光“後門”的iOS系統數據恢復專家喬納森·茲齊亞爾斯基説,“診斷功能”可以獲取大量個人用戶資訊,如果真的只是用來進行故障修復和系統維護,這類隱私數據根本用不上。
此外,蘋果在聲明中強調,“診斷功能”中的資訊必須獲得用戶授權才能提取,並且蘋果從來沒有在産品中,為任何國家任何機構設置系統“後門”。但從茲齊亞爾斯基此前在“地球駭客大會”上展示的破解過程來看,有一定技術功底的人仍有可能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繞過iPhone的安全設置獲取個人資訊。
退一步説,即便蘋果如聲明所説當真“無辜”,但也暴露了其在用戶資訊安全管理方面的漏洞,一旦資訊洩露造成損失,蘋果難辭其咎。
作為全球熱銷的智慧手機,iPhone作業系統在未經破解的前提下,其安全性被認為優於其他開源作業系統,然而“後門”事件説明,沒有任何系統絕對安全。
遺憾的是,各國對個人隱私資訊安全的監管程度不一,標準也不統一,如何定義廠家在資訊處理方面行為的合法性亦是個有爭議的話題,使得用戶的切身利益更加無從保障。
資訊時代,個人資訊的珍貴並不亞於錢包裏的錢,丟資訊比丟錢包往往能造成更大損失——大量的電話和網路詐騙都源於個人資訊外泄。如今,備受追捧的iPhone也出了問題,或許會讓人驚呼“無手機可用”。但是每一次曝光都是一次警醒,推動全社會一起審視問題根源,尋找解決方案。
對中國而言,除了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監管,更需大力發展自身技術,將“後門”堵死,還大家一個安全的虛擬空間。
(新華社記者 張家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