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至10月28日,火幣七週年峰會線上上舉行,此次峰會以“無限未來——2020年 區塊鏈大航海時代”為主題,邀請業界精英共同論道行業發展。峰會從行業先行者視角、行業價值判斷、産業區塊鏈以及區塊鏈應用等多個角度研討行業發展的契機和挑戰。
在本次峰會“落地開花,資産上鏈的前景與機會”主題板塊中,中央財經大學鄧建鵬教授表了主題演講《傳統資産上鏈所面臨的監管問題》,鄧建鵬表示:
1.資産上鏈涉及登記、存證、確權、流轉和交易的五大流程,這五個過程都可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監管和法律問題。
2.只要監管框架和法律沒有調整,那麼傳統資産上鏈必然會面臨很大的壓力和障礙。
3.我們必須先推動試點和法律的調整,才有可能順利實現大量傳統資産上鏈。
以下為演講實錄:
大家好,今天我的演講主題是:傳統資産上鏈所要面臨的各種監管的問題。
所謂資産上鏈,就是將物理世界的現實資産轉移到區塊鏈上的這麼一個過程。傳統資産如果要上鏈,那麼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其他國家,必然會面臨著各種各樣的監管及相應的法律問題。
這些問題都包括了哪幾方面?首先我們來了解第一個問題:資産上鏈可能涉及的五個過程。資産上鏈所涉及的五個過程分別是資産在區塊鏈上的登記、存證、確權、以及流轉和交易,這五個不同的流程可能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監管和法律問題。
這也是我們需要了解的第二個問題。資産上鏈的五個過程中涉及到的監管和法律可以分為以下三種狀態:第一種,資産上鏈可能是合法的。比如,最高人民法院在去年時通過司法解釋許可,規定在區塊鏈上的存證可以當作真實證據並在法院裏被予以採納。所以,如果資産上鏈是作為一種證據,並且哈希值可以被鑒定和認可,那麼在法院裏面就可以作為一種真實的證據,所以存證的過程它可能是合法的。
第二種狀態,監管和法律可能對這麼一種行為是默許的。舉具體例子:一個小的有限公司,如果該公司的股權要登記,那麼可以在區塊鏈上進行登記,我們都知道區塊鏈有防偽、不可篡改、可信度高等各種優點,所以通過區塊鏈來登記一個小型有限公司的股權,是非常有價值的。但通過區塊鏈進行登記股權,這在我們當前的公司法並沒有明文規定,所以這種行為可能得到監管機構的合法認可,但是同時被否認的可能性存在。我國政府一直在推動依法治國,在依法治國裏面有一個很重要的法治原則就是:法無明文禁止即可為。這意味著,在民事和商事領域,如果法律沒有明確禁止,那麼這種行為法律應該是認可的,這是最基本的法律原則。但是在監管和司法審判的實踐當中,卻不一定是這樣。
鏈圈或者幣圈的朋友或許有聽過,在法院受理一些虛擬貨幣的案件中,法院可能會説:根據央行的一些規範性的文件,涉及虛擬貨幣的債務屬於非法債務,法院不予受理和不予保護。因此當事人的訴訟請求可能會被法院駁回。這其實和我國法治原則存在一定的衝突,因為法律所推崇的法治原則,其要求的是法院依法審判,而這裡的“法”,是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通過的法律、或者由國務院推動的行政法規、以及部門規章等。然而在司法審判中,某些行政規範性文件不可作為法律依據,這裡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即在法治原則、監管及其實踐中,有些行為並不會完全得到認可,所以説在某些領域,如果法律沒有明確的許可,那麼按照法律的規定這種行為便是我可行的。不過在現實中,資産上鏈不一定會在監管和司法實踐時得到認可,這是值得我們關注的。
第三種狀態,資産上鏈和法律是相衝突的。也就是説,在資産上鏈的某個環節,或者所有的行為可能與法律存在衝突。和法律衝突的情況,實際上我們可以把它細分為以下幾個可能性:第一,該行為可能構成違規,即違背了央行的銀保監會等發佈的部門規章,這是違法程度相對較低;第二,可能構成違法,即違背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國務院通過的行政法規、法律等;第三種,這種行為可能構成犯罪,這裡是指資産上鏈的某種行為可能觸犯刑法,其可能會招致
非常嚴厲的刑事制裁。
這裡可以舉幾個例子。比如,我們的土地使用權上鏈,這一行為可能被定義為違規或違法,因為我們的土地使用權、房産證書必須由房管局以及土地管理局等相關部門來進行登記,現在法律層面還沒有放開,因此在行政規範性文件和部門規章沒有許可的情況下,我們不可直接通過區塊鏈房産登記、確權和交易;另一種情況是可能會構成犯罪,也就和刑事法律相衝突。打個比方,當我們把房地産權證書、房産證上鏈,在上鏈以後,區塊鏈上便會有這些證書或權益所映射的數字化的資産,這種資産可能會對應某種通證,從而使我們可以在區塊鏈上進行交易。
很多人都知道,如果一個普通人要去投資價值1000萬的房地産,那是非常困難的,但技術和理論上,我們可以把這個價值1000萬的房地産進行份額化,生成1000個通證,即1000個TOKEN。這時每1個TOKEN價值1萬塊錢,之後便可以在區塊鏈的平臺上進行流轉,方便我們進行交易。這一過程的實現非常有意義,同時它也有利於資産的流動與變現,但這種行為很可能會觸犯我國的監管法規,因為屬於非法證券化,情節嚴重還可能構成犯罪;此外,公有鏈一個很大的特徵,就是跨國性和全球化,傳統資産上鏈,尤其是在公有區塊鏈上實現,這種情況容易導致全球跨境資産轉移,嚴重的話可能將構成洗錢或者觸犯中國的外匯管理相關條例,最終被定義為犯罪;最後,無論是根據歐盟的GDPR(通用數據保護法)還是我國正在起草的一些資訊保護和數據保管的相關條例,數據如果在大量跨境轉移時沒有獲得監管機構的許可,也可能因為違法情節嚴重構成刑事犯罪。
因此各位朋友需要注意,資産上鏈涉及到若干個步驟,它可能在不同層面上和當下的法律法規或者規範性文件相抵觸,所以我們在推動行業資産上鏈時需要特別小心其可能引發的法律風險和監管執法風險。
第三個問題,如何推動符合監管的資産上鏈?這裡可能存在有幾種模式:第一,作為區塊鏈技術專家或者區塊鏈行業從業者,當我們從事這個行業時,很多人都希望盡可能使區塊鏈技術平臺可以被規制,即可被監管、審計,如此才能讓政府和監管機構放心,認為這是一個合法的、可以控制的行業。在這種狀態下,區塊鏈的資産鏈上才有可能被合法化。具體來看,首先在資産準備上鏈時,我們可以對資産相對應的權利所有者的身份要進行識別,也就是我們常説的KYC。特別是公鏈方面,在跨境資産方面它必須要符合中國現有的監管法規,如外匯、境外資産轉移的相關法規等。公鏈在技術上如何將法律內容轉化為代碼,實現自動禁止或控制,並規定在達到法律要求時它才可以朝境外進行輸送,這是我們技術上所要解決問題;其次,資産上鏈在技術上還有一個問題需要我們引起關注,即硬連結的可信度問題。在現實世界中,一個真實資産或者相應的權益證書要進行上鏈,那麼我們應如何來確保這種資産是可信的,行為上鏈是可靠的?當有人偽造了一個土地權利證書、一個股權或者房産證書,我們應如何追責?硬連結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麼我們是否需要在資産上鏈之前指定一個可信的第三方作為認證?所以技術性問題如果沒有解決的話,資産上鏈或許會面臨很多來自監管方面的麻煩。
第二個叫做試點。首先,資産上鏈它有沒有風險?第二,如果有風險的話,我們是否在可以在正式把這麼一種業務推向全國乃至全球之前對它進行控制?我想有一個很重要的關鍵點就是試點,也就在指定的、風險可控的範圍裏嘗試進行資産上鏈。並且要保證在嘗試的過程中有監管機構來評估它的風險大小,如果最後評估的結果是風險可控、或者是風險很小,那麼在這種狀態之下我們就可以考慮把它推向全國,或者在全世界範圍內作為一种經驗來使用。
第三點,我們的法律需要做出相應的調整。關於資産上鏈,當前無論是中國、美國、還是其他發達國家,大部分的法律和監管框架都是一片空白,特別在是中國。由於區塊鏈行業的發展速度非常快,而法律法規具有天然的滯後性,如果在資産上鏈以後,其合法性得不到調整之後的法律的認可,那麼上鏈的資産能否得到普通投資人的普遍接受其實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因此,我們的法律需要調整,無論是監管的框架還是具體法律,我們需要對哪些資産可以上鏈,資産上鏈以後的哪些行為,比如存證、登記、確權、交易和流轉等是否合法,任何一個步驟我們都得進行規範。在所有的行為得到規範和監管後,資産上鏈對於我們而言才是真正能夠放心的。
最後,傳統資産上鏈並非一天兩天就能完成的,我看到有的朋友在網上説未來三年將是傳統資産上鏈的飛速發展期,我想這樣的斷論很顯然過於樂觀。客觀來看,只要監管框架和法律沒有調整,那麼傳統資産上鏈必然會面臨很大的壓力和障礙。我們必須先推動試點和法律的調整,才有可能順利實現大量傳統資産上鏈。對於這個問題,我們要有一種長遠的姿態來看待它,因為法律從草案的提出到立法機構第一次閱讀和審閱,再到最後真正通過,短的話至少三年時間,長的話可能五年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所以任何一個區塊鏈行業的從業者而言,我們都應該對傳統資産上鏈要有謹慎、長遠、同時樂觀的姿態。
這就是我關於傳統資産上鏈的監管問題的介紹,謝謝各位!
(責任編輯:趙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