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新聞 > 專家視點 > 正文

字號:  

中國産能裝備製造如何“走出去”

  • 發佈時間:2015-05-17 08:48:34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推動國際産能與裝備製造的合作,讓更多中國企業在全球基礎設施建設中發揮作用,可以為全球經濟品質提升作出中國應有的貢獻,也能夠為中國化解過剩産能提供一個重要出口,為中國經濟轉型、提質增效創造有利條件。

  國務院昨天公佈關於推進國際産能和裝備製造合作的指導意見,提出包括加快鐵路“走出去”步伐、大力開發和實施境外電力項目、加快自主品牌汽車走向國際市場等主要任務。這份文件對於推進我國國際産能和裝備製造合作,實現我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裝備製造業處於快速發展之中,産業規模、技術水準和國際競爭力大幅提升。與此同時,在遭遇全球金融危機侵襲後的最近幾年來,全球産業結構出現加速調整趨勢,基礎設施建設出現一輪新的高潮,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在大力推進工業化、城鎮化過程中,對於基礎設施建設尤為重視。國際市場出現的這種變化,為我國裝備製造業走出國門,在全球市場上佔據制高點提供了有利的契機。

  在評估國際産能與裝備製造合作的前景時,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是,我國提出的“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和組建亞投行的倡議,受到了相關國家的廣泛認同。國家領導人頻頻出訪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等發展中國家集中的地區,不僅使我國對外開放提高到了一個新臺階,也為中國與相關國家創造了産能與裝備製造合作的良機。目前,無論是“一帶一路”相關國家還是亞非拉地區,基礎設施建設都較為薄弱,中國企業如果能夠在這方面的合作中佔領先機,對於這些地區的經濟基礎提升將起到重大推動作用,使“一帶一路”和其他一些合作構想出現突破性進展。因此,開展國際産能和裝備製造合作,對於我國具備廣闊的市場前景。

  我國將國際産能與裝備製造合作提到重要地位,與國內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要求也有很大關係。我國的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很快,很大程度上是由既往經濟發展模式中過於注重投資拉動所孕育的,這在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也使我國很多與此相關的行業出現了嚴重的過剩産能,對我國目前的經濟轉型、産業升級形成了制約力量。推動國際産能與裝備製造的合作,讓更多中國企業在全球基礎設施建設中發揮作用,既可以為全球經濟品質提升作出中國應有的貢獻,也能夠為中國化解過剩産能提供一個重要出口,為中國經濟轉型、提質增效創造有利條件。

  應當看到,中國企業在國際産能與裝備製造合作的過程中,面臨著一些實際的困難。去年,中國企業在墨西哥的一個高鐵建設項目中標後又被墨政府中止,中國企業在歐洲、亞洲一些國家已經談妥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出現反覆,這深刻地説明瞭國際市場合作的複雜性,表明中國企業的國際合作可能面臨一些難以駕馭的政治風險、法律風險和人文風險。中國企業在展開國際産能與裝備製造合作的進程中,必須充分估計、有效應對這些複雜性和風險,切不可掉以輕心。

  從本質上説,國際産能與裝備製造合作是一種市場活動,應該更多地發揮市場作用,中國企業應該適應國際市場的博弈。由於通常有政府的支援,中國裝備基礎企業在國內市場大多經營順利,但在國際市場上,這種優勢不再存在,企業對國際市場的適應能力並不強。中國企業展開産能與裝備製造的國際合作,一方面應該立足國內優勢,盡可能選擇最成熟的技術走出國門,減少市場博弈的成本;另一方面要體現互利共贏的原則,讓國外的各種市場主體能夠從中國“走出去”的投資項目中得到利益,以此減少各種阻力,使合作順利推進。

  政府也有責任向企業提供外交等方面的支援和幫助,引導企業將與我國裝備和産能契合度高、合作願望強烈、合作條件和基礎好的發展中國家作為合作的重點,並積極開拓發達國家市場,以點帶面,逐步擴展,幫助企業有效地減少風險,必要時運用國家的力量,維護好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