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專家視點 > 正文

字號:  

張其佐:儘快引導投資投向有長期回報率的基礎設施

  • 發佈時間:2015-05-08 09:2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經濟學家張其佐日前在舉行的經濟高峰論壇上接受記者專訪時指出:應對當前經濟下行壓力,要注意:一是靠走老路強刺激投資,GDP達到8-10%也容易但會加大風險。二是"要注重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在升級和提質增效中來適度加快基建投資,在穩增長和調結構的平衡中突出穩增長。

  張其佐分析,産能利用或設備利用率控制在75%以上是國際警戒線,投資才會有合理效益和回報率。我國39個行業中有一半左右行業産能利用率低於75%,處於"嚴重産能過剩"狀態。今年一季度工業整體利潤降幅收窄仍同比下降2.7%,作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的規模以上國有經濟的困境異常嚴峻,實現利潤同比下滑29.3%,鋼鐵、水泥、煤炭、採礦業、石油等其利潤則大幅同比下降36%、67.6%、61.9%、61%、71.7%。而電腦、通信電子等新興行業同比增長22.9%。工業和房市早已處於"雙過剩。有市場經濟就有産能過剩,但75%以上是産能利用率警戒線,只有保持在這條線之上才有合理利潤。而我國投資利潤率已低於銀行貸款利率。投資回報率過低這是導致投資下降過快的主因,也是投資粗放經營的結果。

  張其佐認為,傳統凱恩斯主義強刺激投資來拉動經濟的效果已明顯遞減。過去多年來長期依賴高投資的粗放式增長模式,已導致貨幣信貸總量過多、杠桿率過高、産能過剩過高,傳統的投資領域擴張有限。由此看到,在投資與産能過剩之間尋找平衡點和新的增長點,藝術要高超。所以,當前的投資的關鍵是要有市場和長期的回報率和利潤,只能是補短板調結構。

  張其佐認為,當前,穩投資要加大定向調控力度,把資金投向符合結構調整和産業升級的方向即薄弱的具有瓶頸約束的基礎設施等公共産品,特別是應重點用市場化改革吸引社會民間資本快速進入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等的特許經營領域。各級政府要明確投資"投什麼、誰來投、怎麼投"新思路。"投什麼"主要是補短板、調結構,增加公共産品和公共服務的供給。"誰來投"就是用佔整個投資不到1-2%的政府投資來撬動社會和民間投資,建立起改革的投融資新體制。"怎麼投"就是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即PPP的方式,以及B0T、T0T(轉讓-運營-移交)、R0T(改建-運營-移交)等多種創新方式進行投資。

  張其佐強調,要果斷出手引導投資儘快投向有長期回報率的基礎設施領域,應是當務之急和政策重心。既發揮市場在投資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又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也體現了中央"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的總體思路"的題中之意。只要今年基建投資增速保持在25%,就能保持15%以上的固定資産投資目標和7%左右的經濟增速。

  如果按過去的老路,靠央行多發票子強刺激投資,增長達到8-10%也很容易但不可持續。這樣會導致新舊矛盾相互掩蓋。一旦剎車,肯定會加重工業樓市産能"雙過剩"乃至金融股市風險,經濟增長會慣性下跌,後果不堪設想。

  張其佐強調指出,高度重視應對經濟下行壓力,一定要擺脫老路徑,主動適應新常態,加大定向調控力度,在升級和提質增效中來加快基建投資拉動的需求適度擴張,在穩增長與調結構的平衡中突出穩增長,這也是當前阻止經濟下行的策略重心。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