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財經 > 新聞 > 專家視點 > 正文

字號:  

日本學者:資本凈輸出標誌著中國經濟走向成熟

  • 發佈時間:2014-10-08 07:5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樂紹延 許緣  責任編輯:姚慧婷

  近年來,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快速增長,2013年突破1000億美元,連續兩年成為世界第三大對外直接投資國。有分析人士指出,照此增長趨勢,中國有望在2015年成為資本凈輸出國。

  日本大學教授齋藤宏認為,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躍居世界第三大國是中國經濟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標誌,有利於提高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地位。美日英等發達國家經濟的重要特徵就是對外經濟從商品輸出為主過渡到以資本輸出為主,當然,中國的這個過程才剛剛開始,距離形成資本輸出主導的對外經濟體系還有很多路要走。

  齋藤説,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躍居世界第三有利於加快中國企業國際化的步伐,減少外匯儲備的匯率風險。中國目前擁有約4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完全有能力大幅增加對外國的直接投資。而且,增加對外直接投資還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好外匯資源,進一步發揮提高外匯儲備的作用。龐大的外匯儲備如果得不到有效利用,是一種巨大的資源浪費,甚至可能成為負擔。增加對外直接投資還可以促進中國企業國際化程度,擴大國際市場,增加中國企業的知名度和國際影響力。

  齋藤認為,隨著對外直接投資的不斷增加,中國在當地的生産和銷售將逐步增長,有望減少大量商品出口造成的貿易順差,有效地減緩國際間的貿易摩擦和爭端,完善全球經濟佈局。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日本對美國的汽車出口劇增,商品貿易盈餘大幅增長,導致了日美兩國之間嚴重的貿易摩擦,甚至對兩國的政治關係都産生了影響。後來日本汽車廠家積極在美國當地投資設廠生産汽車,不僅增加了日本汽車廠家在美國市場的份額,還消除了因大量出口造成的汽車貿易摩擦。中國和美國在太陽能光伏發電、碳素和合金鋼盤條、無縫鋼管、不銹鋼拉制水槽貿易方面都産生過摩擦。中國和歐盟在光伏發電等方面也同樣存在著貿易摩擦。如果中國將部分産能轉移到這些國家,在當地生産就有望緩解雙邊的貿易摩擦。

  齋藤還説,中國通過收購或參股發達國家的企業還可以獲取外國的先進技術和管理人才,學習和引進國外先進的管理水準,縮短中國企業與外國企業之間的差距,提高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的品牌等非價格競爭力。例如,中國聯想集團收購了美國IBM的電腦部門之後,技術和管理水準得到進一步增強,現在已經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終端電腦廠商,並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中國吉利汽車集團收購了世界著名汽車廠商沃爾沃公司的轎車事業,大幅提高了吉利汽車公司的國際知名度,並獲得了該公司的小轎車生産技術、管理經驗和品牌。這一切必將為吉利公司的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當然,在對外直接投資中風險的防控十分重要,應對各國不同的政治制度和經濟發展階段、投資事業發展前景等進行嚴格的風險評估,特別是對部分存在戰亂風險的國家應嚴格管控。

  此外,京都綜合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小堀潔發表文章指出,當前中國對外投資的重點在能源資源、金融以及不動産等領域,對製造業的投資還不夠廣泛,應增加製造業的直接投資。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