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專家視點 > 正文

字號:  

管清友:股市上漲不能僅靠貨幣寬鬆

  • 發佈時間:2014-09-11 08:4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業文

  如果經濟結構改革缺位,僅依靠貨幣寬鬆引領的市場上漲最終只會是曇花一現。

  市場上有觀點認為利率高抑制了股價,利率高是阻礙牛市的根本原因,其背後的邏輯是公司財務教科書裏的股息折現模型(DDM)。根據該模型,股票估值是以適當的折現率將未來派發股息折算的現值,而無風險收益率是折現率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其他利率的重要參考標準。無風險收益率越低,股市的估值就會越高,對股市就是利好。於是,就有了利率下降則股市形成牛市一説。

  但事實並非如此,在絕大多數時刻,股市表現與無風險收益率表現是正相關的,相關係數達到67%。我們似乎更應該希望利率維持高位或者向上而不是相反。

  為何如此?從大類資産配置的角度看,股市屬於風險資産,合理的配置時期是經濟復蘇轉向經濟繁榮階段。而國債屬於避險資産,合理的配置時期是從經濟滯脹轉向經濟衰退階段。經濟上行時無論是實體經濟還是股市,賺錢的投資機會遍地開花,但10年期國債只能提供偏低的固定收益,是不會受投資者待見的。反之,經濟下行時無論是實體經濟還是股市,想不虧錢都難,但10年期國債此時卻能提供十分穩定的固定收益,是會被投資者追捧的。

  當然,股票和利率也並非所有時刻都對立。一方面,無論是當經濟墜入滯脹或是陷入資本外逃,央行均不得不被動收緊銀根或加息,導致企業和銀行間層面的流動性出現雙緊,形成“股債雙殺”的局面。

  比如2008年上半年,儘管全球經濟已顯露疲態,但中國經濟仍未擺脫高通脹困境,直到2008年6月前,央行還在上調存款準備金率。貨幣收緊對本身已疲弱不堪的實體經濟帶來致命打擊,企業盈利大幅下滑。貨幣收緊同樣也抽走了銀行間市場流動性,儘管經濟下行風險加劇,但國債也未能倖免于難。

  另一方面,當經濟遇到超級寬鬆的貨幣政策,企業和銀行間層面的流動性會出現雙松。在流動性的助推下,股債的蹺蹺板效應將會打破,形成“股債雙牛”的局面。比如今年二季度,央行開始通過信貸支援再貸款或PSL以通過定向寬鬆的形式為實體經濟輸血。央行貨幣放鬆助力穩增長,對實體經濟盈利和投資者信心形成明顯支撐。貨幣端放鬆的同時也盤活了銀行間市場的流動性。

  DDM模型錯了嗎?DDM分母中選用的折現率是無風險收益率加上風險溢價。當經濟上行時,無風險收益率雖然向上,但風險溢價是大幅壓縮的。反之,當經濟向下走,無風險收益率雖然向下,但風險溢價是大幅提高的。

  現在轉向投資者都關心的問題,降低融資成本或降低長端無風險收益率就會有股票牛市嗎?這需要從辯證的角度來看,根據央行2014年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企業融資難的根本原因是企業債務率高、投資率降幅遠低於儲蓄率的降幅以及股權融資市場不發達所致。

  從短期看,如果降低融資成本是通過控制企業債務、降低投資率來完成,會導致經濟增速進一步放緩,信用風險暴露。如果降低融資成本是通過股權融資加快來完成,可能會導致IPO加快和市場抽血。很難想像他們能和股市上漲聯繫在一起。

  從中長期看,如果債務能夠得到控制,投資率下降降低了融資成本,並且輔之以結構性改革為經濟轉型和新經濟發展創造了空間,市場或許會長牛,但長期邏輯不宜短期化。

  通過清理融資鏈條盤根錯節,化解企業融資難從邏輯上是不成立的。企業債務、投資率高企和儲蓄率拐點是全社會融資成本被推高的本質原因,其結果是其他市場化部門融資需求被不斷擠出。而非標和融資鏈條盤根錯節只是這種擠出效應下的表現形式罷了。

  短期內央行也可以繼續通過貨幣寬鬆來壓低融資成本刺激經濟復蘇,但貨幣寬鬆存在可能性邊界,若中國經濟深層次矛盾沒有解決,債務和潛在通脹壓力將會是貨幣寬鬆的天花板。更高的企業債務和投資率意味著未來更加失衡的經濟結構,當下寬鬆激化的潛在通脹壓力意味著未來更緊的貨幣政策。如果經濟結構改革缺位,僅依靠貨幣寬鬆引領的市場上漲最終也只會是曇花一現。經濟學家 管清友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