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新聞 > 專家視點 > 正文

字號:  

陳志武:前海金融轉型創新先行先試

  • 發佈時間:2014-08-29 14:32:37  來源:深圳特區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姚慧婷

  8月26日,恰逢深圳經濟特區建立34週年,前海合作示範區成立4週年的日子。三十多年前,深圳特區曾以“改革開放窗口”,掀起全國改革熱潮,如今前海以“特區中的特區”身份在金融改革創新領域先行先試,備受關注。

  深圳首個以前海發展探索為主題的大型高峰論壇“經濟轉型與前海探索”在卓越世紀中心1號樓28樓舉行。國務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美國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金融學終身教授陳志武作主題演講,論道前海發展。

  面向世界

  建立並且鞏固一個國際金融中心的挑戰越來越大

  陳志武教授指出,近來各地涌現出一股“金融中心”熱,而目前大趨勢是,由於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以及國際資本全球化趨勢的增強,金融中心也出現“洗牌”:小的金融中心作用被削弱,有可能面臨吞併;而紐約等重要金融中心在一個國家和全球範圍內“贏者通吃”的趨勢越來越強。因此,要建立並且鞏固金融中心挑戰越來越大。

  今天的深圳,如果想要成為新時期的世界金融中心,需要考慮,這個時代的新的金融需求是什麼?陳志武認為,除去商業銀行、貿易金融、債券金融、股票金融、股市金融四大傳統的金融領域,除了保險和信託,新時期的最重要的特色金融,就是理財和基金管理行業。從這個意義上來説,前海管理局想把前海打造為中國最重要的、最主要的財富管理中心,是正確的定位。從經濟轉型角度考慮,中國經濟增長一直處於“重投資、輕消費”模式。前海在消費金融這一塊將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可以發行包括住房按揭貸款、學生貸款還有其他的跟家庭個人有關的的金融産品。

  巴曙松也認為,“內地的金融服務需求在原有的框架下得不到滿足或者是需求沒有得到很好服務的,如果前海能夠服務好,那就是它的成長空間。”非關稅地的服務、投資服務、環境和勞工標準,包括貨幣的自由兌換、服務業管制的放鬆、政府的採購等,都被視為21世紀新的貿易規則。前海在這些標準的建設方面可以先行先試,提升中國在産業鏈中的位置。

  依託香港

  前海扮演人民幣離岸與在岸連接者的角色

  金融危機之後國際貨幣體系在進行重構,而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不光一方面要吸引外資進來,更重要的是資本要走出去,因此放鬆資本的限制、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就成為了當務之急的問題。如何尋找人民幣國際化的穩妥路徑?

  國務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認為,情況可以類比國際著名金融中心——倫敦,倫敦作為一個金融中心,主要不是因為英鎊有多重要,而是因為在倫敦交易的離岸美元市場扮演角色。所以香港下一步作為一個國際性的金融中心,可能並不是因為港幣有多重要,可能就是在人民幣國際化的過程中香港發揮了一個先導性的離岸人民幣市場作用,來平穩引導國內的人民幣國際化,因此變得重要。

  在這一方面香港能夠以建設人民幣離岸市場來發揮先導作用,同時給在岸的人民幣市場開放來形成一個借鑒。而前海能夠扮演的一個重要角色,就是離岸與在岸的一個連接點,同時也是一種互動機制的傳導平臺與聯繫的紐帶。

  從實際跨境貸款(PPT)目前辦理進展情況來看,其速度和規模比事前預期的要快很多,這也表明紐帶的作用,有進一步拓展的空間和條件。

  服務內地

  從利用政策紅利轉向發揮法製作用

  陳志武坦言,前海已經有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舉措和階段性成果,但是很多都是政府政策導向的結果。可能在前海發展初期,由於政策紅利,對企業有非常大的吸引力,但是從更長遠的角度看,法制比政策更重要,香港非常值得前海學習。香港法制建設已經十分成熟,內地由於發展時間比較短,步伐比較快,其法律在某些方面已經跟不上社會發展的需要。前海在法律監管、金融自由度方面,也許可以探討新的創新舉措。從長遠來看,前海發展必定要“相信市場、相信法制、相信創新”。

  此外,前海作為國際性的金融發展平臺,現有1.2萬註冊企業,需要廣闊的商務空間。卓越執行總裁張遠也表態,“前海不炒房,以金融為主”。房地産企業願意積極打造物理空間,為國家戰略政策落地奠定物質基礎。據悉,2013年前海出讓土地58萬平,收入619億元,出讓的土地中有三分之二給予了企業總部。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