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02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字號:  

外媒:中國股市瘋漲或重現日本“華筵”

  • 發佈時間:2015-04-29 08:1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4月25日刊發題為《中國會是下一個日本嗎?》的文章,作者為梅裏恩·薩默塞特·韋布。文章稱,每個股市投資者都夢想著穿越到某個大牛市開始之時。如果説有哪個泡沫前市場讓我想穿越的慾望略高於其他所有市場,那就是日本了。

  我渴望穿越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就為了親眼見證日本令人瞠目結舌的經濟增長速度。那時,受其小心建立的出口機制推動,在整個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日本的年均增速超過了9%:它到1955年成功地恢復至戰前的國內生産總值(GDP)水準,有幾年(1959年到1961年)的表現甚至令人震驚,至少根據日本銀行的數字,有一年的增速超過了15%。

  人們當然不是沒有擔心——上世紀60年代初,日本銀行總裁山際正道在一封短信中為鋼鐵業産能過剩、基礎設施投資不足以及日本可能被迫陷入輕微的貿易自由化狀態而焦慮不已。

  但日本的經濟仍在飛速增長——那個十年的剩餘時間裏,GDP以每年8%的速度增長,世界上的其他地區開始變得有點兒不安了。

  但日本股市幾乎無視經濟增長:看看上世紀50年代以來的市場行情圖表,就會發現,在上世紀70年代初之前,日本股市一直是逐步上漲,漲幅並不會讓人格外感興趣。

  然後,一切都變了。

  上世紀70年代(大部分時間陷入嚴重經濟蕭條和多到可怕的經濟反省活動)和80年代經濟增速平均降至4.2%,但日本股市突然大漲。股市在前10年漲了3倍,在後10年漲了9倍。

  到1985年,日本股市為其勇敢的投資者帶來了20倍于美國股市的回報。

  你會納悶原因何在。部分原因在於,各公司在擴張期很少會獲得高額利潤,利潤會在為增長付出的代價得到報償時涌入。

  另一部分原因在於,過分激動的國際投資者突然現身。

  還有部分原因在於日本的貨幣政策。簡而言之,股市發狂的原因是,1971年,日本銀行對美國放棄金本位制反應過度,為壓低日元幣值並向銀行業注入信貸而“大肆印鈔”。

  德國經濟學家、《日元王子》一書作者理查德·沃納説,上世紀80年代出現了同樣的情況:“日本印鈔並買下了全世界。”

  這一切讓我想到了中國:中國的經濟增長正在減速;中國的股市在經濟增長減速一年後實現翻番;外國人嚴重低估了中國市場,儘管它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正在實行自由化計劃;而且中國人完全贊同印鈔。

  你或許會説中國不一樣——中國經濟債臺高築出中國公司的管理方式很糟。這兩點我完全贊同。但上世紀70年代日本的經濟也很糟糕(所以才會自省),它對待股東的方式也沒什麼值得大書特書之處。股息?哼。股票回購?呵呵。獨立董事?誰需要他們?

  日本成功迎來一個輝煌的牛市,而這個牛市的頂點是史上最大的泡沫之一,而且對股東價值——實際上是任何價值——完全不屑一顧。中國也許會重蹈覆轍。

  我不是建議你拼命投資中國股市。每兩天就新增100萬個交易賬戶,任何一個一年內上漲100%的市場無論如何都值得投以某種程度的懷疑眼光。

  我的建議是——一年前我第一次提出這一建議——從你的賭金中拿出一點兒,賭一個10年期的前景:如果中國市場走上日本的老路且你能妥善應對動蕩局面,那就有800%的不錯回報等著你。不過就是賭一把。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