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迴路轉,田疇入畫。平整的“四好農村路”串起了大別山南麓湖北羅田縣農村的産業和旅遊資源,為農家帶來了好日子。
夏日炎炎,城際鐵路資陽線建設工地熱火朝天。這條使用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建設的道路,將成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加速發展的“大動脈”。
今天,發展之路上傳來我們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的鏗鏘足音,也記錄下財政部門服務國計民生的擔當作為與不懈探索。
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革命戰爭時期,財政為奪取革命勝利提供物質保障。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財政為國家建設籌集資金、配置資源。改革開放後,財政為改革加油助力。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財政政策堅持正確取向,有力促進了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和人民生活顯著改善;財稅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在推動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提高治理能力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財政政策提質增效,推動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
特色農業種植、溫泉民宿、親子遊樂園等項目紅紅火火,村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致富——這裡是廣東清遠市清新區三坑鎮鄉村振興樣板區。市、區兩級財政投入1億元改善基礎設施後,社會資本紛至遝來。“最近還有幾個項目在談著嘞!”三坑鎮鄉村振興辦公室專職副主任何道義説。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財政部門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瞄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推動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
——提高宏觀調控效能,有力促進經濟運作保持在合理區間。
從“加力提效”到“大力提質增效”,再到“提質增效、更可持續”,積極的財政政策內涵不斷豐富,靈活性、精準性、有效性不斷增強。特別是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衝擊,財政政策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提高赤字率,發行抗疫特別國債,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額度,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以更大的宏觀政策力度對衝疫情影響,有力維護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加強財政資源統籌,增強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
白洋淀重現一泓清水!2017年,引黃入冀補淀工程正式通水,千里長渠引清流,勾勒河北雄安新區“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藍圖。
近年來,財政部門制定實施有針對性的財稅政策,支援京津冀協同發展等重大區域戰略。
2013年至2020年,全國財政每年支援污染防治和生態文明建設的資金投入從5064億元增加到9385億元。以稅收政策促節能減排、設立國家綠色發展基金、開展政府採購綠色建材試點……資金、政策雙管齊下,潤澤綠水青山。
為保障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完成、支援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2013年至2020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農林水支出從13350億元增加到23904億元。其中,中央財政補助地方專項扶貧資金從379億元增加到1461億元。同時,財政部會同相關部門支援地方探索建立涉農資金統籌整合長效機制,有效提高涉農資金使用效益,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支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速增長動能轉換。
從直接補貼轉向綜合運用稅收優惠、産業基金、事後獎補、保險補償,財政部門創新支援方式,支援戰略性新興産業等領域的産業化發展。2013年至2020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科學技術支出年均增長8.5%。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穩步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準
“去年,區政府決定用抗疫特別國債資金為我們修建新大樓,面積是現在的3倍多!可以建標準化發熱診室,也有空間增加住院床位和檢查設備。以後,我們可以更好地服務社區居民了!”湖北武漢市硚口區韓家墩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丁良柱指著正在施工的新院區,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黨的十八大以來,財政部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盡力而為、量力而行,進一步履行好分配調節職能,不斷增進人民福祉。
“保障賬本”暖融融。
截至2020年底,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平均每人每月2800多元,是2013年的1.5倍;城鄉居民基本養老金平均每人每月170元,是2013年的2.1倍;全國城市、農村低保平均標準分別比2012年底提高348元和325元;2013年至2020年,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從每人每年280元提高到550元;“十三五”時期,中央財政共安排700億元支援和引導地方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財政部門持續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優化支出結構,為百姓兜牢“保障網”、送來“定心丸”。
公共服務新招多。
近年來,財政部門不斷創新財政投入方式,提高公共産品供給水準。目前國內財政支援開展的資訊惠民等智慧城市試點超過500個,政務服務“掌上辦”“刷臉辦”,方便群眾;2016年至2020年,中央財政安排49.93億元資金,支援203個試點地區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
積極推進財稅體制改革,進一步發揮財政在國家治理中的基礎和重要支柱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積極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加快建立健全與現代國家治理體系相適應的現代財政制度。
——改革財政體制。
推進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調整完善增值稅留抵退稅分擔機制,完善轉移支付機制,更好地調動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2020年,為應對疫情衝擊,中央財政建立了財政資金直達機制,直達資金從中央到市縣基層的時間大為縮短。
——完善預算管理制度。
健全政府預算體系,建立一般公共預算與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統籌銜接機制,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堅持“開前門、堵後門”,推動建成地方政府債務閉環管理制度體系。
“2021年,102個中央部門(單位)公開部門預算,把財政資金運作放到全社會監督之下。”中央財經大學教授白彥峰説。
——完善稅收制度。
深化增值稅改革,創造了更加公平中性的稅收環境。初步建立了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新設立了6項專項附加扣除,有力促進了收入分配公平。積極推進稅收立法,為更好發揮稅收功能作用提供法律保障。
——積極推進相關領域改革。
推行政府購買服務改革、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改革、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管理和科研項目資金管理改革……財政改革與其他領域改革協同性增強,合力提升治理效能。
“一個符合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內在要求,體現公共性、法治性、透明性特徵的現代財政制度的基本框架已經確立,有力促進了經濟持續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説。
韆鞦偉業,百年只是序章。財政部部長劉昆表示,財政系統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持續深化改革,更好發揮現代財稅體制在資源配置、財力保障和宏觀調控等方面的基礎作用,為推動高品質發展提供有效支撐,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斷取得新成效。
(責任編輯:李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