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緯38度線以南5公里,朝鮮半島中西部,板門店。
一個曾經名不見經傳的小地方,因為一場戰役和一份文件,揚名於世。
68年前,《朝鮮停戰協定》在此落筆簽訂,為歷時兩年零九個月的抗美援朝戰爭畫上句點。因此,這裡也被稱為“和平村”。
5條63款,來自朝方、中方、“聯合國軍”的代表簽下名字……這份協定背後,有著怎樣的慘烈和艱辛?
歷史的時針指向1953年7月27日。
一早,上百位來自世界各地的記者匯聚在此,等候即將到來的歷史性時刻:上午10點整,來自朝中代表團和“聯合國軍”代表團的兩位首席代表分別在9本停戰協定上簽字。
隨後,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金日成、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聯合國軍”總司令馬克·克拉克分別在平壤、開城、汶山簽下名字。
歷經兩年158輪會談,用時僅10分鐘的板門店簽字,宣告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硝煙將散,這偉大勝利是多麼來之不易!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悍然越過“三八線”,把戰火燒到鴨綠江邊。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應朝鮮黨和政府的請求,中共中央在關鍵時刻作出重大抉擇。
這是一場血與火的較量。
一年內,五次戰略性戰役,拼死衝殺、寸土必爭。儘管敵我力量懸殊,但志願軍勇士們頑強反擊,戰爭進入膠著對峙局面。這讓美國統治者認識到已不可能吞併朝鮮並把戰火燒到中國大陸,繼續打下去將是一場“無底洞”。
這是一場談判與戰爭並行的博弈。
軍事分界線劃定、戰俘遣返……美方出爾反爾,經常提高“價碼”,企圖在談判桌上撈到戰場上沒有得到的東西。一次談不下去時,美方以武力要挾:那就讓炸彈、大炮和機關槍去辯論吧!
邊打邊談,以打促談。雙方的較量既有談判桌上的針鋒相對,也有戰場上的刀光劍影。
美軍屢次進攻,卻打破不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的鋼鐵防線。談判異常艱難,卻動搖不了中國人民維護和平與進步的堅定決心。
1953年7月13日,抗美援朝戰爭迎來收官之戰——金城戰役。最後一役,重創敵軍4個師,給予阻撓停戰實現的李承晚集團以沉重打擊,讓美國人老老實實地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
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是中國人民站起來屹立於世界東方的宣言書,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里程碑。正如彭德懷在《關於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工作的報告》中所説:“它雄辯地證明: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佔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
(責任編輯:張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