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高橋,守望萬里長江由此向東、匯入茫茫太平洋,也見證了我國改革開放大潮中一個重要節點的到來——
“企業名稱:上海百家合資訊技術發展有限公司”;
“投資總額:23700萬美元”……
這是一張《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企業備案證明》。它承載的資訊並不複雜,但因其右上角的“No.000001”編號而具有特殊歷史意義。
2013年9月29日,我國第一個自貿試驗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在上海外高橋掛牌。同一天,這張“1號”備案證頒發。備案證所有者是由中國企業百視通和美國微軟公司合資成立的上海百家合資訊技術發展有限公司。
百視通牽手微軟,得益於自貿區的進一步對外開放政策。根據《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允許外資企業從事遊戲遊藝設備的生産和銷售,通過文化主管部門內容審查的遊戲遊藝設備還可面向國內市場銷售。
上海百家合資訊技術發展有限公司董秘朱穎説:“這張證的頒發,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窗。既可以把好的遊戲引入中國,又可以讓國內優秀的作品出海。”
經過8年發展,百家合所在的上海自貿試驗區保稅片區, 28.7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經集聚數萬家外資外貿企業。保稅片區企業與全球22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往來。
“在設立自貿試驗區前,外商在中國設立企業需要審批。”上海自貿試驗區管委會保稅區管理局經濟發展處處長李曉紅説,“上海自貿試驗區借鑒國際通行規則,探索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和準入前國民待遇管理模式,在負面清單之外的投資領域,由審批改為備案管理。”
從“審批”到“備案”,一詞之變見證中國對外開放新步伐。伴隨上海自貿試驗區設立及“1號”備案證頒出,一場聚焦制度創新的“國家試驗”就此開啟。
貿易領域的單一窗口、金融領域的自由貿易賬戶、政府監管領域的證照分離……8年時間,300多項制度創新成果在這裡誕生,並向全國複製推廣。
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2020年1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施行。根據這部法律,外商投資企業依法平等適用國家支援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
同時,這張“1號”備案證也完成了歷史使命。
“隨著外商投資法實施,對外商投資管理模式從事前準入真正轉變為事中事後監管,標誌著我國營商環境更加優化。”李曉紅説。
伴隨一項項制度創新,從上海開始,自貿試驗區在全國不斷鋪開。“十三五”期間,全國新設17個自由貿易試驗區,總數達21個,為中國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貢獻更多探索性試驗成果。
(責任編輯:張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