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怡濂人物素描 郭紅松繪
“我們要倍加珍惜這一機遇,緊緊抓住這一機遇,堅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開拓進取,勇攀科技高峰,以畢生精力,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為創造人民的幸福生活和祖國的美好未來而努力奮鬥。”
1946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成功研製出世界上第一台電子電腦ENIAC,標誌著人類走出了邁向資訊時代的第一步。20世紀50年代,我國制定的科學技術發展12年遠景規劃中,電子電腦被列入重點發展學科。隨後,我國選派了一支20人的實習隊赴蘇學習電腦專業,剛從清華大學電機係畢業的金怡濂成為其中一員。
1958年回國後,金怡濂進入中科院電腦所,投身他為之奮鬥一生的事業。那段歲月,金怡濂和同事們完成了大型電晶體通用電腦、大型積體電路電腦的研製,實現了我國電腦研製技術的重要突破。
但這些還遠遠不夠。
“20世紀80年代,國內急需高性能電腦,不得不花鉅資從國外進口一台大型電腦。沒想到,在進口機器的同時,還捎帶進來兩個監工。雙方簽訂的協議上明確規定,開機、關機必須由外方監工負責操作,我方不得接觸機倉內的核心部件……”金怡濂説,這件事讓他感到一種切膚之痛,讓他徹底明白了一個道理:真正的高科技,買不來。中國一定要加速發展巨型機,否則將永遠受制於人!
要突破,必須有膽識。此時的金怡鐮大膽提出,我國巨型電腦研製必須打破“土生土長”模式,走國際化的技術路線,發展基於國際通用處理晶片的大規模並行電腦。沿著這一技術思路,我國巨型電腦研製技術進入與國際同步發展的時代。
1992年,國家並行電腦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立,金怡濂任主任。同一時期,他受命主持研製國家重點工程——“神威”巨型電腦系統,擔任總設計師。金怡濂提出的總體方案、技術構想及解決方案,均大獲成功,使我國高性能電腦峰值運算速度從每秒十億次直接跨越到三千億次以上。隨後,他繼續擔任新一代超級電腦系統的總設計師,提出以三維格柵網為基礎的可擴展共用存儲體系結構和消息傳送機制相結合的總體方案,為系統關鍵技術指標進入國際領先行列奠定了基礎。
“我深深感到,科技工作者只有把自己的事業和祖國的繁榮、民族的昌盛緊密聯繫起來,才能大有作為。”獲得2002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後,金怡濂感慨道。
行勝於言,清華人的特質深深刻在金怡濂的血液中。他堅信“生命在於做事”,即便步入晚年,他依舊奔波在國産高性能電腦和處理器研製的第一線,為學生和晚輩的技術決策把關定向。
令人感動的是,他始終在為電腦領域自主創新呼籲吶喊:“尤其重要的是,應當強調自主創新,在此基礎上加快國際合作。要牢記核心技術是花錢也買不來的。”
這句話,在今天,依然振聾發聵。
(責任編輯: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