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2月22日,國家郵政局發行了一枚郵票。小小的郵票,記錄了中國一個古老稅種宣告終結,也標注出億萬農民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記者在北京稅務博物館看到,這枚郵票面值80分,圖案充滿深意:畫面的上半部是一個大大的“稅”字,其中第一筆是個麥穗,象徵農業稅;下半部如同被揭開的一角,揭開部分的白色背面印有“2006年1月1日全面取消農業稅”字樣,露出的底面上是藍天、白雲、彩虹和肥美的牛羊、綠油油的莊稼。
在我國,徵收農業稅的歷史可以上溯至西元前594年,從魯國實行“初稅畝”開始,有2600多年曆史。新中國成立初期,農業稅佔全國財政收入的41%;到2004年,農業稅佔全國財政收入的比重下降到不到1%。
為了減輕農民負擔,分步驟取消農業稅提上國家議事日程:
——200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五年內取消農業稅;
——2005年,免征農業稅的省份已有28個;
——2005年12月29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以“162票贊成,0票反對,1票棄權”高票通過決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廢止農業稅條例。
延續了數千年的農業稅從此宣告結束,中國農民永遠告別種田繳納“皇糧國稅”的歷史。與農村稅費改革前的1999年相比,2006年全面取消農業稅後,全國農民每年減負總額超過1000億元,每人平均減負120元左右。
取消農業稅,讓億萬農民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吉林農民譚業君的賬本顯示,2001年家裏當年結余是負數。“取消農業稅後,每年結轉時再也沒有出現過負數。”譚業君高興地説,以前是往外拿錢,現在種地國家還給補貼。
時光荏苒。在這枚郵票上,揭開的一頁早已經翻過。這是和一個古老稅種的告別,更標誌著一個嶄新的開始。
(責任編輯:張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