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代人 傾情護機組
這裡,是位於甘肅省永靖縣境內的劉家峽水電站,風光旖旎、碧波盪漾。可這優美景色,似乎與蒲強“絕緣”,他的工作地點是水下20多米深的水輪機班。
“一台水輪發電機的大小,相當於半個籃球場的面積;而機組部件中,間隙最小的地方,甚至比頭髮絲還要細。”蒲強告訴記者,由於水輪機結構複雜,各種連接螺栓及配合面銷釘加起來,有10多種1600多個;加上長期在水下運作,螺栓極易銹蝕。每次檢修時,他都認真清點、及時送修,確保安全可靠。
從西安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專業碩士畢業後,蒲強不斷向老師傅求教學習,摸索並優化水輪機檢修工序。去年冬季枯水期1號機A級檢修期間,遭遇新冠肺炎疫情。蒲強帶頭連續45天奮戰在一線。
為啥這麼拼?原因在於,蒲強有強勁的“動力源”——爺爺蒲乃達和父親蒲良。劉家峽水電站,是我國自主勘測設計、自主製造設備、自主施工安裝、自主調試管理的第一座百萬千瓦級大型水力發電站,也是新中國156個重點項目之一。1969年,當時的水電部北京勘測設計院撤銷後,蒲乃達放棄了北京、成都等可選工作地,動員正讀書的兩個孩子和妻子一塊離開北京,來到剛剛投産急需人才的劉家峽水電站。上世紀70年代,由蒲乃達提出的“異重流排沙”方案,成為劉家峽水電廠汛期與洪峰較量的創新之舉。在實踐中,已有37億多噸的泥沙被直接排出水庫,實現了以最小的水耗發更多的電。
受蒲乃達影響,蒲良從小立志成為機組安全發電的衛士。他逐步成長為班裏的技術骨幹。由他管轄的繼電保護設備,動作正確率始終保持在100%。
“我們祖孫三代,雖然各自所處的年代不同,但作為共産黨員的初心和使命永遠不會變!”蒲強説。
源於愛,所以更加熱愛
“靠譜、能幹、放心!”在甘肅省金昌市永昌縣六壩鎮團莊村,提起包村幹部王曉東,村民們讚不絕口,可他自己卻難忘剛來時的“囧”。
2012年大學畢業後,通過“三支一扶”招考,22歲的王曉東成為六壩鎮一名鄉鎮幹部。
經過5年的錘鍊和打磨,王曉東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産黨,新的一扇門在他面前打開。後來的工作中,他救助過落水司機、幫助過困難群眾、讓因貧困而被迫輟學的女孩重返校園……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他更是第一時間返回工作崗位,放棄和家人以及只有6個月大的兒子共度春節。
2019年,王曉東成為六壩鎮團莊村的包村幹部。團莊村乾旱缺水,傳統作物耗水高産值低,村民一年到頭也掙不了幾個錢。如何讓村民改良傳統種植模式,發展高效節水農業?王曉東連續奮戰兩個多月,每天走村入戶,因白天有業務工作,只好晚上走訪,有時要到深夜兩三點才能回宿舍,終於在年前做通了群眾工作。
如今的團莊村不僅種小麥和玉米,蔬菜、中草藥這些附加值高的經濟作物也成為主要發展方向,村民還通過土地流轉和家門口打工增收。打贏了脫貧攻堅戰,王曉東沒打算離開,問他原因總説,“源於愛,所以更加熱愛。”
鄉村振興的洪流滾滾而來,王曉東瞄準團莊村遠近聞名的大接杏産業,計劃依託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探索“黨支部+合作社+産業+農戶”的發展模式,帶領村民進一步增收致富。
為群眾辦事,我心裏舒坦
作為社會救助專幹,蘭州市西固區牌坊路社區黨委委員姜波負責的許多事兒都和錢打交道。有人想鑽空子,不符合條件也來找姜波辦理,對此,她一概當面回絕:“聘我到這裡,就是給黨和政府把關的,不能辦的絕不辦。”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擾亂了人們的生活,也打亂了姜波的假期計劃。姜波毅然放棄休假回到崗位。老人不解:回去上班多危險,萬一齣事了咋辦?但姜波深知,作為一名共産黨員和社區工作者,在這個關鍵時期,她決不能退縮和逃避。
牌坊路社區轄區人口6372人,老舊樓院多、外來人口多,人員流動性大,姜波主動要求去情況最複雜的蘭棉家屬院設卡執守。她和同事們的核心任務是開展疫情防控宣傳,勸説群眾減少外出,全面摸清外來人員情況。
姜波和同事們的努力,群眾看在眼裏、記在心裏,逐漸從最初的不理解、不配合變為自覺減少外出,防控局面一天天得到改觀。除此之外,姜波還主動承擔起轄區低保人員、特困供養人員以及不便外出群眾的生活物資保障工作。她每天穿著紅馬甲,佩戴著鮮紅的黨徽,給群眾送去物資,並通過電話、微信、短信等動態掌握群眾的身體及家庭狀況。
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姜波被授予“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全國優秀共産黨員”榮譽稱號。面對榮譽,姜波沒有豪言壯語,她所做的就是繼續用耐心、細心、關心、責任心對待社區工作中群眾的每一件小事。“只要能為群眾辦事,我心裏就舒坦!”
(責任編輯:張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