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説莊扶,道莊扶,別看莊扶分田到了戶,一步也離不開黨支部。”
這是30多年前,山東省萊西縣(1991年撤縣建市)後莊扶村村民自編的順口溜。
如今“家家住上小洋樓、生老病死全不愁”的後莊扶村村民,自豪的“底氣”依然是村黨組織,村裏的文化廣場被命名為“初心廣場”。
後莊扶村是村級組織建設“萊西經驗”的源泉和生動實踐者。1990年中組部等多個部門在萊西召開會議,總結推廣“萊西經驗”,確立了以黨支部為領導核心的村級組織建設工作格局,“萊西會議”成為我國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中的一次重要會議。此後,“萊西經驗”不斷得到堅持和發展,農村地區堅定依靠黨組織這個“主心骨”實現脫貧攻堅、推動鄉村振興。
這是青島萊西市莊扶新村一角(無人機照片,3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紫恒 攝
“萊西實踐”解新題
今年68歲的周明金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被授予“改革先鋒”稱號,這緣于改革開放初期他牽頭的一項重要調研。
“農村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實行後,糧食産量大增,但農村也出現村集體服務功能弱化、部分村黨組織陷於癱瘓或半癱瘓狀態、黨支部與村委會關係不明確等問題,如何加強村級組織建設就成為當時的新問題。”周明金告訴記者。
1985年,時任萊西縣委組織部組織科科長的周明金帶隊,對“農村工作由誰抓、抓什麼、怎麼抓”進行調研。40多名幹部,分成9個組深入鄉村,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傾聽農民真心話。
“地分了,單幹了,黨支部也就靠邊站。”
“沒了黨支部,就像灶膛裏沒了柴火,這一大鍋水還能燒得開?”
“黨支部的火什麼時候都要燒得旺旺的,不能自個降溫,涼了群眾的心。”
……
走訪800多個村莊後,調研人員發現:凡是發展好的村莊,村黨支部作用都發揮得好;凡是發展落後的村莊,村黨支部力量都很薄弱。
“我們的調研回答了三個‘抓’:誰來抓,必鬚髮揮黨支部在村級組織中的核心領導作用;怎麼抓,村委會在村黨支部領導下,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抓什麼,發展村集體經濟,為農民生産生活服務,把大夥的心攏在一起。”周明金説。
觀眾在參觀“萊西會議專題展”(3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紫恒 攝
在調研成果基礎上,萊西縣積極探索,總結出村級組織建設“三配套”經驗:
--以黨支部建設為核心,搞好村級組織配套建設;
--以村民自治為基礎,搞好民主政治配套建設;
--以集體經濟為依託,搞好社會化服務配套建設。
“三配套”經驗在萊西收穫了實實在在的回報:糧食産量從1983年的7.69億斤增長到1988年的8.7億斤,農民年每人平均收入從1983年的443元增長至1989年的838元。
工作人員在“萊西會議專題展”上為觀眾講解村級組織建設“三配套”經驗(3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紫恒 攝
“萊西會議”開新局
萊西的村級組織建設經驗引起山東省和國家部委關注。1990年8月,中央組織部、中央政策研究室、民政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共同在萊西召開了全國村級組織建設工作座談會(史稱“萊西會議”),總結推廣“萊西經驗”,確立了以黨支部為領導核心的村級組織建設工作格局。
這是“萊西會議”會場照片(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此次會議後,萊西市深化“萊西經驗”,經濟社會發展駛入“快車道”:1992年被列入山東省經濟強縣,2004年挺進全國百強縣(市)。
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在脫貧攻堅戰中,萊西繼續發揮農村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使黨組織成為帶領農民脫貧致富的“主心骨”。
“聽黨話,跟黨走;種葡萄,拔‘窮根’!”萊西市溝東村葡萄連廊上的這行字,是全村人的心聲。
村民郭少坤在青島萊西市茂芝場高效農業示範園內,查看即將上市的葡萄(3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紫恒 攝
這個庫區搬遷村一度以“三堆”(草堆、土堆、糞堆)而出名,2014年被定為山東省級貧困村。為使“戶脫貧、村摘帽”,黨支部書記高維玉將村莊分為四個網格,由黨員擔任網格黨群服務員,培育文明村風民風;依託當地水源優勢,帶領村民種葡萄,依靠産業脫貧。
“沒人領著幹,莊稼戶啥都不敢幹。”高維玉説,“剛開始動員種葡萄,很多人都犯嘀咕,種苞米還能有千八百收入,種葡萄虧了怎麼辦?我就動員黨員和村幹部先種。”
去年,溝東村每人平均純收入2.2萬元,是2014年的近4倍。“家裏房子翻新了,我還買了兩輛車。”村民王少尉説,“當初種葡萄兩年都沒結出果,我都準備拆了葡萄架,幸虧支部書記攔了下來。”
2016年底,萊西市5319戶貧困戶全部脫貧;2017年,萊西市35個山東省定貧困村、58個青島市定經濟薄弱村全部摘帽。
遊客在青島萊西市産芝湖新村參觀新民居(3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紫恒 攝
“萊西經驗”續新篇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鄉村要振興,組織保障是關鍵。
由於農村人口大量外流,一些村黨組織無人可選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同時,隨著農業機械化水準提升、農村勞動力減少,農業規模化經營成為新趨勢。作為“萊西經驗”發源地,萊西市近年來在深化拓展既有經驗上邁出新步伐。
“跳出就村莊抓村莊、就農村抓農村的傳統思維,萊西市全域推進村級組織優化調整。”萊西市委書記莊增大説。
在綜合考慮戶籍人口、地理位置、歷史沿革和産業佈局等因素基礎上,萊西市提出將861個行政村調整為111個新村,村民代表同意率達95%以上。新村黨組織發揮統領作用,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推動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生産經營。
青島萊西市溝東村新擴建的葡萄種植大棚(無人機照片,3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紫恒 攝
由7個自然村組成的七星河新村,流轉500余畝土地招引企業建起玻璃智慧溫室,發展高效農業,水肥、光照等生長要素均實現自動化控制。“新村還將打造智慧農業小鎮,讓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增收。”新村黨委第一書記張建東説。
産芝湖新村由産芝、茂芝場等7個自然村組成,通過土地流轉,當地發展起民宿、漁家宴、葡萄大棚、桑葚採摘園等,形成了鄉村旅遊特色産業鏈。
“以賦能為目的,以微利為目標”,萊西市創立市級國有農業投資平臺,與鎮村兩級領辦的合作社相互配合、協同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實現價值倍增。
去年,萊西市村級集體經濟收入50萬元及以上的新村達到66個,佔比59.5%,村民每人平均純收入2.23萬元,較“十二五”末增長39.2%,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率達75%。
青島萊西市莊扶新村村民小區寬敞的社區道路(3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紫恒 攝
山東省委組織部介紹,“萊西會議”以來,山東把加強以村黨支部為核心的村級組織建設,作為一項戰略性、全局性、長期性任務來抓。特別是近年來,山東全面推進農村過硬支部建設,並創新組織設置,建立聯合黨組織2011個,推動農村資源整合、發展融合,奮力開啟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新篇章。
(責任編輯:王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