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廣東已深入參與“六廊六路多國多港”互聯互通格局,全方位加大開放運力,取得了一系列標誌性進展:從粵港澳大灣區始發的“中吉烏”公鐵聯運國際班列正式開通運營;廣州與部分內陸城市的“一港通”鐵海聯運快速通關模式正式落地;廣州首條常態化直航巴西海運航線正式開通;粵港澳大灣區與東盟國際班列“重去重回”雙向陸運通道的順利拉通……
煙波浩渺、島礁星羅的南海,孕育了悠遠深厚的中華文明。珠江奔騰而來,與南海相遇,創造了珠江三角洲這片豐饒而神奇的土地。自古以來,先民便在此曬鹽捕魚,開展對外貿易。早在西漢初年,中國就開闢了與印度洋各國進行往來貿易的“海上絲綢之路”。千百年來,一艘艘往來的貨船像是一粒粒珍珠,在大海上編織起一條連接中亞、南亞、非洲、歐洲、美洲的項鍊,貫古今,串未來,瑩瑩光無盡。
1987年,南宋初期的“南海一號”沉船在廣東陽江海域被發現,船上的銀銅貨幣、瓷器、鐵器等浮現於世人眼前,喚醒了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光輝歲月。2013年秋,習近平主席在訪問哈薩克、印度尼西亞期間,先後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大倡議。廣東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發祥地、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帶,再次成為推動“一帶一路”高品質發展、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的重要門戶。
滄海橫流領航向,絲路古道煥新機。值此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週年之際,《證券日報》記者來到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聆聽十年間廣東的開放故事。
全方位加大開放運力
“新三樣”出口保持強勁
站在深圳蛇口集裝箱碼頭,獵獵海風依舊,似乎與歷史只有一個轉身的距離。眼前是鄭和下西洋前舉行盛大“辭沙”祭祀的天后宮,身後的蛇口集裝箱碼頭貨物裝卸繁忙,自動化龍門吊在來回穿梭裝運貨櫃,五顏六色的集裝箱譜寫著出海的嶄新樂章。
如今,廣東已深入參與“六廊六路多國多港”互聯互通格局,全方位加大開放運力,取得了一系列標誌性進展:從粵港澳大灣區始發的“中吉烏”公鐵聯運國際班列正式開通運營;廣州與部分內陸城市的“一港通”鐵海聯運快速通關模式正式落地;廣州首條常態化直航巴西海運航線正式開通;粵港澳大灣區與東盟國際班列“重去重回”雙向陸運通道的順利拉通……據海關總署廣東分署統計,2022年,廣東共開行進出口中歐、中亞、東南亞等方向國際貨運班列965列,同比增加123.9%。今年1月份至9月份,廣東開行的國際貨運班列已達到950列,同比增加44.4%。
路通則業興。據海關總署廣東分署統計,2013年至2022年十年間,廣東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規模從2013年的1.92萬億元,到2022年首次突破3萬億元大關,進出口值增至3.01萬億元,十年間增長56.3%。今年1月份至8月份,廣東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額達1.96萬億元,同比增長3.9%,佔同期廣東進出口總值的37.1%。
從貿易商品種類來看,廣東新興商品出口快速崛起。十年間,廣東前4位出口主要商品仍為手機、家用電器、服裝及衣著附件和電腦及零部件,佔比由2013年的9.4%、6.7%、6%和5.3%分別下降為2022年的3.6%、5.9%、4.1%和4.1%。同時,鋰電池、積體電路、無人機等新興産品出口份額快速擴張,十年間分別提升1.7個、0.3個、0.2個百分點。今年以來,“新三樣”出口保持強勁,1月份至8月份,廣東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出口同比分別增長5.1倍、23.3%、35.5%。
一連串數字,是廣東不斷推動産業轉型升級、加強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經貿合作的有力注腳。這背後,離不開頂層設計和政策制度的支援。2015年,廣東省率先上報《參與建設“一帶一路”的實施方案》,提出將廣東打造成為“一帶一路”的戰略樞紐、經貿合作中心和重要引擎的目標。隨後,廣州、深圳等地也相繼出臺政策,進一步深化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在基礎設施、國際産能、戰略性新興産業等多領域的合作。
上市公司
積極探索特色出海之路
如果説,海陸運輸如大動脈連接著“一帶一路”國際國內兩個市場,那麼,想要血液源源不斷地順暢流動,還要倚賴企業生力軍的“造血”能力。
迎來送往,口岸自古就是各國入關要塞。優化智慧口岸數字化水準,提升海關監管服務,是暢通貨物進出口通道、促進外貿保穩提質的重要前提。
在阿聯酋口岸,全自動的海關查驗流程格外引人注目。過去,海關不僅要現場排查,駕駛員還要下車受檢,大大影響了口岸通關效率。如今,官員不僅可以遠端監控,“聰明”的機械臂還能將查驗設備直接遞進駕駛窗,駕駛員只需輕微擺頭,通過虹膜識別技術就可輕鬆實現自動開閘,全程無須下車。
“這是公司在阿聯酋海關查驗模式上的一大創新。”智慧口岸方案提供商盛視科技副總經理賴時伍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智慧口岸這一專業領域,公司已耕耘了20餘年。
談及海外的智慧口岸業務,賴時伍表示,公司的業務大部分面向當地政府,與其説是産品銷售,不如説是頂層諮詢。“要結合國際形勢、國家區位來針對性制定發展規劃。”
在賴時伍看來,中國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不僅要著眼于産品,更重要的在於創新理念的輸出。“我們在海外調研中發現,有些企業僅停留在産品銷售階段,比如賣了多少個閘機、伺服器、攝像頭等,並沒有真正去改變所在國的行業理念和模式。”他表示,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中,許多國家的智慧口岸設施仍趨於空白,“在這個階段,當務之急是讓這些國家接受這種模式,清楚為什麼這樣發展。”
賴時伍介紹,盛視科技現已與一些大型企業進行了合作,除了技術的聯合,也有意借助其現有的渠道平臺,實現“借船出海”。目前,公司相關智慧管理終端、多國車牌識別等産品已經在塞爾維亞、沙烏地阿拉伯、孟加拉國、阿聯酋等多個國家落地應用。
疫苗企業康泰生物經過多年調研、深耕當地市場,也探索出了一條特色出海之路。“公司的海外核心業務是疫苗的註冊和出口,業務覆蓋東南亞、南亞、中東、非洲、拉美等地區,主要都屬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康泰生物國際事業部總經理張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現階段,各個國家疫苗産業的發展程度不盡相同。我們正充分調研所在國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詳盡的考察與篩選,以尋找到最理想的合作夥伴。”張騫表示,公司大力補充國際化人才隊伍,紮根目標國深入調研,輔以駐當地使領館、商協會等各種渠道,目前已找到較多對口合作方,出海局面進一步打開。
這條探索之路,未來也有望給公司和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帶來福祉。張騫表示,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是增量市場,其經濟、人口等增長均處於蓬勃狀態,對於疫苗行業,無論是政府還是當地企業都較為支援,出海不僅能為公司創收,還將帶來更多潛力空間;此外,在全球範圍內,中國疫苗企業的知名度也得到了很大提高。“疫苗行業以長期合作居多,建立更穩定的貿易關係,也能為後續新産品面世擴産鋪路。”
目前,康泰生物已參加多個國家的計劃免疫招標。“一大目標是將公司的拳頭産品之一——全球首個雙載體13價肺炎球菌多糖結合疫苗列入目標國家計劃免疫。列入之後,將大大提升疫苗在當地的覆蓋率,為防止肺炎球菌感染、保護更多兒童等公共衛生事業作出更大貢獻。”張騫表示,同時,公司已與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沙烏地阿拉伯等地的合作方簽訂疫苗生産、經銷協議及技術轉移協議,且已啟動了成品的註冊和技術轉移合作。“未來,公司還將探索在核心片區設立研發和生産中心的可能性,如在當地開展臨床研究,與當地的大學、研究機構等做聯合研發,以創新驅動發展。”
而隨著越南關稅政策的放寬,一批製造業企業紛紛赴越投資建廠。智動力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指引下於越南投建“智動力精密技術(越南)工廠建設項目”,其中包括消費電子結構件越南生産基地和散熱組件越南生産基地。公司表示,在越南建生産基地,有利於匹配當下核心客戶的産能需求,同時形成國際化佈局的先發優勢,開拓新客戶,擴大市場佔有率。
“目前,我國製造業逐步向精細化、數字化、智慧化方向發展。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大多是發展中國家或新興經濟體,智慧製造企業出海一方面可以幫助這些國家和地區進行經濟轉型升級,另一方面也可以開拓新市場,為自身發展帶來新機遇。”智動力董秘曹晴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2020年至2022年,智動力子公司越南智動力累計銷售産品5129.14萬片,銷售金額總計達7.79億元。
站在相關國家利益的“公約數”上,廣東上市公司正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化,探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匯合點”,使這條路成為真正造福各國、惠及世界的“幸福路”。廣東省商務廳副廳長趙青在2023世界粵商大會相關論壇上介紹,目前廣東企業“走出去”增勢平穩,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年實際投資額從3.8億美元增長到4.2億美元,十年來累計新設立的境外企業機構近1500家,實際投資近50億美元。
企業出海的亮眼成績,除了政策的領航,也離不開金融機構的護航。廣東金融機構積極發揮自身優勢,提供多樣金融服務。2022年,廣發銀行通過香港、澳門分行累計為境內企業提供跨境融資415億元,跨境人民幣結算量達到1774億元;截至2023年5月末,中國進出口銀行廣東省分行“一帶一路”貸款餘額由2013年末的44億元增加至1313億元,“一帶一路”貸款餘額佔該分行全部貸款餘額的比重,由2013年末的11.3%提升至57.8%。
蛇口碼頭集裝箱落地的聲音仍在耳畔接續,像是穿越歷史的音符,與千百年前的碼頭號子相應和,化作新時代中華民族“走出去”的節拍。滄海桑田,斗轉星移,跨越山海的腳步依舊,代表著探索、創新、堅韌的絲路精神在這片土地上延續。在共建“一帶一路”的時代機遇下,因開放而繁榮的廣東還將續寫怎樣的傳奇,令人期待。
(責任編輯:譚夢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