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32個國家和地區的稅務部門負責人、10個國際組織以及跨國企業代表共300余人齊聚喬治亞,在第四屆“一帶一路”稅收徵管合作論壇上共議稅收。這一國際稅收領域的大事,讓人們向“一帶一路”稅收合作投去關注的目光。
當前,“一帶一路”稅收合作有怎樣的機制保障?企業能獲得哪些實惠和便利?經濟日報記者採訪了稅務部門和專家學者。
“朋友圈”不斷拓展
在“一帶一路”日益緊密的經貿合作中,不論是“走出去”還是“引進來”,稅收都發揮著重要基礎性作用,既關係著企業切身利益,也影響著投資和經營者預期。
記者從國家稅務總局了解到,“一帶一路”稅收徵管合作機制由我國首倡發起,于2019年4月成立,目前有36個成員和30個觀察員。“建立這一合作機制的目的是在堅持依法治稅、提高稅收確定性、加快稅收爭議解決、提升納稅服務、加強稅收能力建設等領域開展稅收合作、分享最佳實踐,推動構建增長友好型稅收環境。”國家稅務總局國際稅務司司長蒙玉英錶示。
合作機製成立以來,已舉辦了包括此次論壇在內的四次稅收徵管合作論壇和多次高級別會議,圍繞“疫情防控背景下的納稅服務連續性”“資訊化條件下的增值稅服務與管理”“稅收爭議解決”“稅收徵管資訊化”等熱點話題展開深入務實討論,有力推動各國稅務部門交流互鑒。
2020年,為應對新冠疫情衝擊,合作機制官方網站正式上線,開展“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稅務部門應對疫情的政策梳理和效應分析。截至2023年8月20日,合作機制官方網站訪客遍佈171個國家(地區)。2022年,官方網站還上線了政策法規庫模組,目前已收集展示了12個國家(地區)的稅收政策,為納稅人、業界和專家獲取稅收政策資訊、開展理論和實務研究開拓新的實用平臺。
提升稅收合作質效,除了加強交流外,能力建設也十分重要。在“一帶一路”稅收徵管合作機制框架下,我國牽頭成立“一帶一路”稅收徵管能力促進聯盟,負責開展稅收培訓、研究等能力建設。截至今年9月,已相繼推動成立中國揚州、中國北京、中國澳門、哈薩克阿斯塔納、沙烏地阿拉伯利雅得5所“一帶一路”稅務學院,構建起多語種培訓機構網路。通過“自辦、合辦、協辦”等培訓模式,組織60余期培訓,共有來自120多個國家(地區)的3500余名財稅官員參加。
一系列務實合作和豐碩成果,讓這一機制得到國際普遍認可。2022年,國際稅收領域最具影響力的雜誌《國際稅收評論》,將“一帶一路”稅收徵管合作機制評為2021—2022年度全球最具影響力合作機制。阿爾及利亞稅務局局長阿梅爾·阿卜德拉提弗表示,合作機制各方在稅收數字化轉型、徵管能力建設等領域持續深化交流合作。
全力護航企業
稅收協定是幫助“走出去”企業消除雙重徵稅的重要“護身符”。“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我國進一步加大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稅收協定談簽和修訂力度。目前,我國的稅收協定網路已覆蓋112個國家(地區),基本涵蓋我國對外投資主要目的地及大部分“一帶一路”合作夥伴。
龐大的稅收協定網路為消除國際重復徵稅和解決跨境涉稅爭議提供了強有力的稅收法律保障。數據顯示,2013年至2022年,我國稅務部門通過稅收協定項下的相互協商機制,累計為納稅人消除國際重復徵稅超300億元。
“稅費負擔是‘走出去’企業的重要成本,由於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這些企業實際面臨的不確定性及風險更高,遵從成本也更高。近年來,通過持續推進稅收協定的簽訂,在為納稅人消除國際重復徵稅、營造更優國際稅收營商環境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北京國家會計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李旭紅表示,近年來我國通過頒布《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走出去”稅收指引》等多種方式不斷優化對“一帶一路”“走出去”企業的稅收服務工作,助力企業發展。
在國家稅務總局的統籌指導下,各地稅務部門結合實際設計推出了一系列聚焦“一帶一路”的稅收服務。比如,雲南稅務部門組織編寫並持續更新寮國、緬甸等四國《中國居民投資稅收指南》,持續開展“稅收口岸行”活動,打造“服務‘一帶一路’國際稅收伴你行”“國際稅收小課堂”兩個服務品牌。
內蒙古自治區稅務局在呼和浩特市、滿洲裏市、二連浩特市建立了俄羅斯、蒙古國、捷克、斯洛伐克等多個稅收資訊研究室,每季度發佈《俄蒙捷斯國別稅訊》,及時精準推送給中方在境外投資項目,幫助“走出去”企業及時了解境外稅收收入統計、稅收政策變動等情況。
青島稅務部門整合整合稅收優惠、稅收協定、備案、身份證明、相互磋商等各類國際稅收業務事項,實現國際稅收業務事項“一站式”“場景式”辦理。江蘇稅務部門聚焦全省146家境外上市企業、73個“一帶一路”重點項目、7個境外合作園區、本地重點投資國家(地區),建立“普惠+定向”的“走出去”分類服務模式。
我國不斷優化的稅收營商環境給境外投資者帶來了更多實惠和便利。在連續十年開展的“便民辦稅春風行動”中,已累計推出620條稅費服務措施,已逐步實現96%的稅費事項、99%的納稅申報可“網上辦”“掌上辦”。同時,不折不扣落實落細系列稅費優惠政策,2018—2022年累計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超過11萬億元,成為助企紓困政策中最具“含金量”、經營主體受益最明顯的政策手段。
近年來,我國深度參與國際稅收規則體系制定和調整,持續優化多元跨境辦稅渠道,為跨國投資和貿易構建更加便利、開放、通暢的稅收環境。以跨境辦稅為例,今年4月,“非居民跨境辦稅”場景在全國各地電子稅務局同步上線,全球非居民企業可以線上辦理申報繳稅等涉稅事項,實現“一地註冊賦碼,全國互認通行”。
持續深耕創新
《第四屆“一帶一路”稅收徵管合作論壇聯合聲明》顯示,各方贊同在增強稅收資訊透明度、簡化稅收遵從、提升納稅服務品質、共用優質資源、持續提升稅收徵管現代化和智慧化水準等方面加強溝通合作,攜手構建和維護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稅收營商環境。
深化創新是“一帶一路”稅收合作的“主旋律”。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表示,要持續加快數字技術與稅收業務的深度融合,深入推進內外涉稅數據匯聚聯通、線上線下有機貫通,不斷提升精準徵管能力。
王軍説,在“一帶一路”倡議引領下,“一帶一路”稅收徵管合作機制取得豐碩成果,有力推動各國稅務部門加深交流互鑒。各國將利用這一多邊平臺,攜手共建更加有利於要素自由流動、有利於公平有序競爭的國際稅收營商環境,助力世界經濟復蘇向好。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