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消費是實現可持續生態發展的動力。”作為農科專家和學科帶頭人,全國政協委員李學林多年來對綠色生態農業可持續發展方面有著深入的研究。今年,基於對迴圈經濟、綠色消費領域的持續洞察,李學林將目光投向了閒置交易領域。
李學林表示,推動閒置流轉起來,是“變浪費為消費”的最佳方式。閒置物品交易行為可降低産品生産、廢棄物處置過程中的溫室氣體排放,具有減碳效應,是低碳迴圈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大眾參與門檻最低的環保行為之一。
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中提出,倡導綠色低碳消費,加快構建廢舊物資迴圈利用體系,倡導節約集約的綠色生活方式。隨著綠色發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消費者的綠色消費意識也越來越強,將家中閒置物品變現的需求旺盛,客觀上加速了二手交易的火爆,閒置交易的快速發展就是印證。
第三方數據顯示,2022年9月,國內最大的線上閒置交易平臺閒魚的月度活躍用戶突破1.25億人,每年挂在閒魚上的物品超10億件,極大地促進了用戶閒置物品的交易和再利用,實現了個人消費端的碳減排。
據閒魚網總經理季山介紹,得益於國家發展迴圈經濟政策的引導,閒魚用戶規模得到顯著提升,特別是年輕化趨勢明顯,“90後”佔比超過50%。據悉,閒魚發展的初衷是建立一個人人可參與、低門檻、社會化的閒置資源專業交易平臺,鼓勵社會閒置資源的流通和用戶間的互動。據第三方審計公司數據顯示,閒魚2022年減碳量達到240萬噸。
巨量的碳減排如何細化到每一筆閒置交易中?目前,很多單位進行了碳減排的探索,記者了解到,此前阿裏研究院聯合北京大學中國低碳發展研究中心等機構就已開展《閒魚平臺閒置經濟碳減排前瞻研究》,研究顯示,“一部閒置手機參與二手交易實現的碳減排量達36千克。”
為鼓勵消費者踐行綠色生活,各平臺和機構一直在探索將消費者的綠色低碳行為核算成碳積分,幫助消費者算清“碳賬”,提高減排效率和意識。然而,目前像這一類標準只在單平臺呈現,暫未成為全國統一標準,也使得閒置交易碳減排難以量化。與此同時,閒置平臺與各個城市、機構設立的個人碳賬戶也存在相互不相容的問題,一定程度影響了消費者參與低碳消費的熱情。
“如何讓閒置交易碳減排核算上升到行業高度、國家標準,亟須有關單位聯合業內各大平臺,在現有研究的基礎上,儘快出臺明確具權威性及普適性的標準。”李學林告訴記者。
“當前,要鼓勵閒置交易平臺的發展,通過線上線下結合,讓綠色消費成為人人可參與的生活方式。”李學林建議,發揮政企協同效應,實現國家、地方和平臺之間碳賬戶的互聯互通,形成數據互通的全國性“個人碳賬戶”。
(責任編輯:譚夢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