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全國兩會期間,多位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圍繞農村推進共同富裕接受中新網採訪時,均表達了要讓鄉村發展有“人”可用的觀點。
在農村地區,村幹部是村莊發展的“主心骨”“領頭雁”。一個客觀現實是,當下在一些鄉村,農村“空心化”、村幹部“老齡化”、後備幹部斷層等問題不同程度存在,成為農村共同富裕的“攔路虎”。如何讓農村在基層治理方面有“人”可用,是全國人大代表,義烏市後宅街道李祖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方豪龍一直關注的問題。
“農村工作對基層幹部的要求越來越高,一些老幹部不會使用數字化、資訊化管理手段,村裏的出納、會計沒有接受過專業教育,在農村發展上思想理念落後等問題,已經成為制約鄉村振興的關鍵因素。”在方豪龍看來,其破題關鍵是為農村建立青年幹部梯隊,長期持續輸送肯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的青年幹部。
培育農村青年幹部,方豪龍的家鄉義烏已有探索。2020年義烏作為全國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首輪18個試點縣(市、區)之一,探索實施“一村一青年委員”選育計劃。目前,義烏市544個村(社區)共選舉産生35歲以下青年委員685名,佔比21.9%。這些青年委員上任以來,積極整合各種資源,打造了馬鈴薯節、紅粬文化節等創新創業項目,以産業振興助力農村和農民共同富裕,形成了青年回鄉、在鄉、來鄉幹事創業的良好環境。
方豪龍建議,可以在全國複製推廣選育青年委員的做法,在村兩委被選舉對象中設置35周歲以下的青年委員專門席位,並考慮將“在村兩委中增設35周歲以下青年委員”修訂進《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選舉法》。
推進農村共同富裕進程,亦離不開公共服務的優質共用。其中,鄉村教育的發展不僅關乎當下,更決定未來。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鄭宅鎮中心小學語文教師祝響響今年提出了進一步優化新時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夯實共同富裕之基的建議。
祝響響表示,目前鄉村學校師資仍然存在結構性緊缺問題,鄉村學校音、體、美、資訊、科學等專職教師不足的問題還一定程度上存在。又因為農村寄宿制學生、教學點的管理時間長、工作強度大,而配套編制沒有相應增加,以及待遇保障仍然不夠等,導致鄉村教師數量總體偏緊。
為給鄉村教育充實更多人才,其建議可單列鄉村教師待遇保障政策,包括編制單列、職稱評審單列、專業發展培訓單列等。“此外在績效工資政策、各類人才項目、評優評先中也可考慮實施鄉村教師單列政策。”
祝響響認為,可探索建立健全城鄉教師共用制度。“例如積極探索‘首席教師’‘共用教師’制度,讓部分名優支教老師在教好一個班的基礎上,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帶好一支鄉村教師隊伍,成為‘首席教師’。同時鼓勵‘首席教師’借助工作室、研修坊、成長營等專業發展平臺,打破學校界限壁壘,在一定區域內的組團走校,成為‘共用教師’,建構名師服務群體鄉村教師專業發展的長效機制。”
與教育同樣重要的基層醫療發展,事關農村居民的健康獲得感。如何在此領域實現有“人”可用?
全國政協委員、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黨委書記王建安介紹,目前基層醫療人才隊伍仍普遍存在著人才短缺、技術水準差距大、人才流失明顯等問題,導致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不足、醫療品質難以提高,醫療服務難以滿足百姓需求。
他建議要拓寬入口,增加基層醫療人才隊伍總量。“可以以縣為單位動態調整編制總量,允許縣域內統籌使用,‘縣聘鄉用’‘鄉聘村用’,用好用足空余編制。可借鑒推廣浙江省縣域醫療衛生人才‘省屬縣用’機制。同時鼓勵引導畢業生服務基層,實施大學生村醫計劃,探索培養駐村護士。”
同時要拓展通道,提升基層醫療人才職業歸屬感。例如實行“定向評價、定向使用”,比如“村醫”“鄉醫”,可以以服務量,及居民滿意度、健康情況(慢性病管理指標)以及健康檔案品質等作為考核指標,對符合要求並服務期滿者可直接認定職稱。
王建安還建議設立專項,大幅加強基層醫療人才獲得感。“可由國家或省級政府籌資設立專項基金,專款用於欠發達地區或海島地區醫療人才補助;設立專項關愛工程,對在基層服務滿一定年限(不低於五年)者,可在子女入托、入學、招生、招考,直系親屬就醫等方面,給予優惠和傾斜;完善薪酬激勵專項,鼓勵“多勞多得、優勞優得”;對因健康管理到位而節約的醫保基金,政府可按比例給予專項獎勵基金。”
(責任編輯:譚夢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