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來,加強耕地保護,實施黑土地保護工程。
五年來,全面劃定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和城鎮開發邊界。
五年來,始終不懈地把14億多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透露的這些資訊,讓所有關注耕地保護的代表委員感受到了信心與力量。
“我備受鼓舞,倍增信心。”全國政協委員、遼寧省盤錦市政協副主席潘元松發出的這句感慨代表了很多人的心聲。在他看來,我國18億畝耕地紅線,確保了14億多中國人的基本口糧自給自足,對於我國經濟社會持續穩定發展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糧食安全的基礎是耕地,耕地數量要足,同時品質還要高。
耕地保護硬措施落地見效
糧安天下,地為根基。一條耕地紅線,關乎“國之大者”。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逐步健全耕地保護制度和輪作休耕制度,全面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持續健全的新時代耕地保護制度體系和所有“長牙齒”的改革舉措,牢牢守住了18億畝耕地紅線,為糧食連年豐收、經濟穩定發展築牢了根基。
自然資源部近日公佈的2022年度全國國土變更調查初步匯總結果顯示,以2022年12月31日為標準時點,全國耕地面積19.14億畝,較上年末凈增加約130萬畝;建設用地6.30億畝,較上年末凈增加約440萬畝,年度增幅從0.83%降至0.70%。這是在2021年首次止減回增120萬畝的基礎上,連續第二年實現全國耕地總量凈增加。
這得益於自然資源部會同有關部門發文加強嚴格耕地用途管制,建立耕地“進出平衡”制度。對於耕地轉為林地、草地、園地等其他農用地及農業設施建設用地的,要在年度內補足“同等數量、品質”且“可以長期穩定利用的耕地”。
這得益於在國土空間規劃綱要編制和“三區三線”劃定工作中,確定了耕地保護優先序,做到現狀耕地應保盡保、應劃盡劃,扣除必要合理情形後全部帶位置納入耕地保護任務,確保耕地實至名歸。
這得益於組織各地在尊重農民意願和防止“一刀切”前提下,穩妥開展了耕地流出問題排查整改復耕工作。
這得益於“長牙齒”的耕地保護硬措施落地見效。“實行耕地保護黨政同責”成為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中落實“長牙齒”的耕地保護硬措施一大亮點,“由中央和地方簽訂耕地保護目標責任書,作為剛性指標實行嚴格考核、一票否決、終身追責”。
以2022年為例。2022年,督察、執法與考核協同聯動,共同推動黨政同責到位。對31個省份發出督察意見書,約談36個地市政府負責人,公開通報45個典型違法案例……國家自然資源督察機構聚焦省級政府耕地保護責任,對新增農村亂佔耕地建房、“大棚房”、侵佔耕地挖湖造景、綠化造林和超標準建設綠色通道、永久基本農田“非糧化”、補充耕地不實等突出問題,緊盯不放,一督到底。
執法工作對違法行為持續保持高壓態勢,採取直接立案、聯合查處、掛牌督辦、公開通報等方式,及時發現、嚴肅查處違法佔用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等違法案件。2022年,自然資源部掛牌督辦7起、公開通報18起重大典型土地違法案件。督促地方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履職盡責,嚴肅查處違法改變耕地用途實施非農建設行為。
守數量更要守住品質紅線
對於牢牢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代表委員堅決予以支援。
“耕地保護是一項基本國策,確保18億畝耕地也是政策底線,不可能輕易改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經濟和資訊化研究中心主任、全國工商聯執委萬祥軍説,節約集約用地,不僅關係當前經濟社會發展,而且關係國家長遠利益和民族生存根基。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裏下河地區農科所小麥研究室主任高德榮認為,要堅守耕地紅線,紮實推進“藏糧于地”戰略,堅持良田糧用大原則,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
為守住這一紅線,還要解決部分地方耕地保護工作中基層組織力量薄弱的問題。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政協副主席丁時勇建議,從農村致富能手、退伍軍人、外出務工返鄉農民中選拔村幹部,並引導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充實基層耕地保護力量;開展相關業務培訓,確保他們在耕地保護工作中對於守住紅線“認識到位、宣傳到位、執行到位”。
“守住耕地數量紅線,更要守住耕地品質紅線。”全國政協委員、江西農業大學副校長劉木華説。
到2022年底,我國累計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穩定保障1萬億斤以上糧食産能。然而,耕地品質總體仍然不高、佈局也不盡合理,改造中低産田的任務依然很重。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農業大學校長吳德建議提高耕地的品質,整合撂荒土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進一步發揮土地産能。通過技術改進提高糧食品種的單位面積産量。
提高耕地品質,在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農業農村廳廳長徐芝文看來,資金要有保障。“以四川省為例,此前,中央明確提出要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但現有的高標準農田建設中央補貼標準僅為1000元/畝,不足全省平原地區平均建設投入水準的七分之一,省級以下自籌資金壓力大。”徐芝文建議,擴大涉農項目資金整合範圍等,為高標準農田建設再添一把火。
保護好“耕地中的大熊貓”
如何保護好被稱為“耕地中的大熊貓”的黑土地,也是代表委員關注的焦點問題。
東北黑土區是全球三大黑土區之一,是我國最大的商品糧生産基地。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副監事長、吉林功承律師事務所主任遲日大對於黑土地的保護利用格外關注。在他看來,強化黑土地保護公益訴訟制度實施是落實黑土地保護法的必然要求。
遲日大認為,要注重總結各級各地人民檢察院在保護黑土地公益訴訟中的經驗,加強檢察技術的運用,擴大黑土地保護公益訴訟案件中技術協助的時效性和覆蓋範圍。統籌部署檢察機關對政府工作的監督,注重與政府聯動治理。及時掌握公益訴訟線索相關資訊,建立案件線索移送機制。督促行政機關依法行政,監督政府黑土地保護措施的落實。人民檢察院在推動黑土地保護公益訴訟工作中要開展專項法律監督檢查,對違法、違規開採礦産資源破壞黑土地,建立硬覆蓋等污染改變黑土地性質、用途,盜挖黑土等破壞黑土地的行為進行依法監督,一經發現有破壞生態環境的情形,請求侵權人在合理期限內承擔修復責任並承擔相關費用。
潘元松建議,進一步推動黑土地保護法的落實,切實保護好東北地區寶貴的黑土地。同時,加強水污染防治和重大水網建設,鼓勵多用農家肥,科學實施秸稈返田,加強病蟲害生物防治,提高耕地生物質含量。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所長姜明建議,加強黑土地保護與可持續利用技術和模式落地轉化。加快黑土地保護科技資金投入的頂層設計,加大科技投入支援力度,為用好養好黑土地提供系統解決方案。加強黑土地保護科技成果與保護工程項目有效結合,實現科技成果的有效轉化。建立完善的黑土地保護與可持續利用推廣服務體系。培養提升土地經營者主動應用黑土保護科技成果的意識。
(責任編輯:譚夢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