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會議開始前舉行第二場“代表通道”採訪活動,部分全國人大代表就各自領域的科技研發、教育科技等問題回答了中外記者的提問。
“我和團隊親手打造了嫦娥一號、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以及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使我國在月球和火星探測領域進入世界前列。北京的科技和人才支撐在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全國人大代表、航太科技集團五院嫦娥四號探測器總設計師孫澤洲表示,“2013年,嫦娥三號成功著陸月球,對於我們來説是‘月球已近、火星尚遠’。2021年天問一號成功著陸火星,則是‘火星已近、夢想尚遠’。未來,我們將繼續向浩瀚宇宙進發,為高水準的科技自立自強和航太強國建設貢獻更大的力量。”
提及科教事業的發展,全國人大代表、南方科技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感慨萬千:“我國對教育、科技特別重視,曾經8年的留學經驗使我對這一點的感受特別深切。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黨中央把教育、科技、人才統籌安排,一體化部署。黨和國家對科教事業的高度重視,不僅使中華民族走上了富強之路,同時也成就了我們這一代科學和教育工作者。”
薛其坤説,“以前我國的經濟實力沒有那麼強,即使是科學工作者有非常奇妙、非常好的想法,只能無奈于‘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現在不一樣了,我國逐漸富強起來了,這給我們攀登科學高峰、衝擊世界科學問題提供了強大的支撐和良好的條件。”
對於我國在海洋領域的科研投入和成果,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科技大學海洋實驗室主任萬步炎表示,“2021年4月7日,我們研發的‘海牛II號’海底大孔深保壓取芯鑽機系統在南海2000多米的深海海底成功鑽進了231米,創造了一個新的世界紀錄,實現了重大的技術突破。到目前為止,我們仍然保持著這一海底鑽機在海底實際鑽探深度的世界紀錄。”
據萬步炎介紹,“目前,我們已經在太平洋等大洋,在我國的南海、東海等海域鑽出了2000多個‘中國孔’,完成了多座國際海底礦山的普查勘探,也結束了我國依靠租用國外鑽探船開展海域可燃冰勘探的歷史,並且開創了我國利用海底鑽機開展深海工程地質勘察先河。這裡所有的核心關鍵技術都是我們自主研發的,目前我們擁有150多項國家專利,16項國際發明專利。可以説,我們已經將深海資源與地質鑽探的核心關鍵技術牢牢掌握在了我們中國人自己手裏。”
如何幫助我國半導體安裝上一顆強健的“芯”?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孫東明表示,微型半導體溫控器件的作用不容忽視:“看手機視頻或玩遊戲時間久了,手機就會發燙,反應也會變慢。究其原因,在於半導體晶片的性能會隨著溫度發生顯著變化,要讓半導體晶片把最好的性能發揮出來,就一定需要溫度控制器件,也就是溫控器件。我和我的科研團隊研製的微型半導體溫控器件就是這樣一種很小卻很強大的器件,在不到一角錢硬幣大小的器件上,通電一瞬間,器件上下表面立刻就可以産生上百度的溫差,裝上這個器件工作起來,就像是給半導體晶片安裝上了空調,冬暖夏涼,非常適宜。”
孫東明介紹,去年7月份,我們研製了高性能溫控器件搭載我們科學院自行研製的火箭和衛星順利升空,首次實現了國産溫控器件在500公里太空成功在軌驗證。今天,我們已經實現了包括宇航級到工業級這樣一系列的微型半導體器件的真正國産化,打破了以往國外對於我國高端溫控器件的壟斷。目前,我們這些産品已經廣泛應用於鐳射通訊、車載鐳射雷達、探測器面陣以及生物醫療等領域。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