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簡述今年工作重點時表示,“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在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該項工作同樣被置於五方面重點工作之首。
最終消費是經濟增長的持久動力,擴大消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高品質發展新階段,從消費需求的産生或創設路徑、消費對産能的引導以及消費能力的支撐等因素來看,資本市場無疑有條件也有義務為擴內需厚植發展沃土。
新時代十年來,我國消費的基礎性作用不斷增強。在深度參與國際産業鏈供應鏈分工協作的同時,不斷提升國內供給品質,擴大內需戰略穩步推進,著力釋放市場需求。如今,基於超大規模市場等優勢,消費能夠成為經濟增長的主拉動力。權威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內需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82.9%,比上年提高4.8個百分點。
在看到內需市場規模穩步擴大和品質逐漸提升的同時,也要看到,擴內需的內外部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當前我國恢復和擴大消費還面臨部分制約和不確定性因素,內需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勢在必行。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同時,報告進一步提出,“著力擴大內需,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和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
從黨的二十大報告的部署中可以看到,需求與供給需要形成發展合力。誠然,需求和供給是經濟發展的“一體兩面”,相互促進和依存。高水準的供需平衡,需要按照生産、分配、流通、消費和投資再生産的全鏈條拓展內需;需要通過創新舉措,培育由提高供給品質、優化分配格局、健全流通體系、全面促進消費、拓展投資空間等共同組成的完整內需體系。對此,強調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發展方向的資本市場,無疑具有天然的體制機制優勢。
在供給側,資本市場能夠通過更加市場化方式促進産業結構調整,打造高端要素資源“引力場”,促使上市公司的産能需求對標國內最優乃至國際最優的要素供給,通過發行上市、資産重組、産業並購等資本運作方式,助力加快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例如,引導各類優質資源要素向高品質製造業集聚,擴大先進製造領域投資,提高製造業供給體系品質和有效性,從而夯實更高品質、更大規模需求的繁衍基礎。
在需求側,資本市場對行業景氣度和市場需求更為敏感,可以引導投資向優勢産業和領域聚集,實現需求牽引供給,促進投資需求有效增長。同時,資本市場擅長調配資源,引導創新消費業態,培育數字經濟下的消費新場景,著力滿足個性化、多樣化、高品質消費需求。
在供需更高水準的“動平衡”之外,消費能力對於需求能否落實為最終消費,發揮著促進與制約作用,也就是經濟學理論中消費與收入之間所存在的較為穩定的函數關係。因此,恢復和擴大消費的底氣是收入的增加。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財産性收入。”為城鄉居民部門提供增加財産性收入的渠道,資本市場自然義不容辭。證監會在2023年工作部署中也明確表示,“積極探索更多提升中小投資者獲得感的路徑和方式。”
當前,我國資本市場權益類資産估值水準總體偏低,投資者的獲得感仍有提升空間,資本市場對此已經有共識。資本市場在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的同時,把握不同類型上市公司的估值邏輯,探索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估值體系,努力增強投資者獲得感。此外,近年來監管部門積極鼓勵機構投資者的長期資金入市、完善上市公司分紅制度、創新更多適應家庭財富管理需求的金融産品,都有利於增加居民的財産性收入,形成穩定的財富效應。
3月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臨表示,“我們有信心、有能力保證今年促消費措施落實,在全年GDP5%左右的增速中讓消費做出更大貢獻。”服務於穩增長宏觀經濟大局的資本市場,自當篤行不怠發揮樞紐功能,為擴內需厚植發展沃土。
(責任編輯:王擎宇)